于是,他在接发时频频正手挑冲郝友其反手位,又插入节奏突然的正手拧拉。
郝友其微微眯眼,手腕几次小幅度摩擦试探。
第四分,他果断改发了一个勾手发球,左手内旋弧线贴着网沿滑过去,让李轲直板横拍去够,球飘长被拉出界。
郝友其挥了挥球拍,眼神渐渐变得专注。
内战没有场侧指导,郝友其开始单手叉腰自己调整自己。
“别被他快节奏带走,调宽幅!”
第六分干脆两板连搓逼短,第三板突然用反手拉穿李轲中路大角度——这是他比赛前没太多使用的板路。
李轲猝不及防,脚下差了一步。
比分从3:3咬到5:5,两人完全是针尖对麦芒。
李轲搏杀欲望很强,每一板都想提前抢位;郝友其则在中后局段迈开脚步,让正手位大斜线拉成为主武器,同时偶尔用反手快撕穿直板反手位,逐渐占据主动。
当第一局最后一分落地,郝友其左手压拍收住,呼吸绵长,眼底带着亮光。
李轲能逼出他隐藏的几路变化,这是一场难得的硬仗。
第二局开始
李轲擦了擦掌心的汗,把拍子立在桌边一瞬,眼神飘向裁判台,又淡淡收回。
他的脚下动作更灵活,每一次接发都带着一点试探味道——像是在用探针,寻找郝友其的死角。
开局第三分,李轲突然改变短球频率,站得更靠近台面,右脚轻轻一蹬,反手位接发直接偷长线——球飞快蹿向郝友其左手正手大斜线底线。
可郝友其早就盯住了这个细节。上一局末,他注意到李轲的引拍角度微妙变化——一旦肘关节比平常稍微外展,他必定是在准备长球突击。就在球刚离板的一瞬,他左脚小跨半步,摆身提前卡位,一记迎前的正手加力撕杀,带着炸裂的击球声劈向李轲正手空档。
分未落地,李轲的鞋底已经急刹发出“吱”的响声,但手腕拉球还是晚了半拍,球旋着划开界外。
后场里,一直安静的乔楚覃低低“嗯”了一声。
小主,
“臭小子,这才算有点水平嘛!”
这就是郝友其的可怕之处:他不是被逼出来打,他是算好了等你出手。
随着比分推到4:2,郝友其的表情渐渐冷峻起来。
回到发球位时,嘴角的弧度收了个干净,眉宇间透出凝色——他察觉到李轲的落点分布并不是在全力攻男单,反而在刻意诱发自己更多的发球套路与接发反应。
这不是纯粹的对手试探,而像是在为另外一场比赛做准备。
“混双。”郝友其在心里咀嚼这个词。
李轲近来跟卫清安配对频繁,马达的混双战略明显重于男单。
如果自己此役尽数亮底牌,等混双交锋时,他们无疑会有备而来。
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他的战术立即微调——不再频繁使用勾手配合反手拉穿的大招,而是用更朴素的半出台搓、快带来维持比分,偶尔露出反手快撕让对方误判自己主攻倾向。
李轲似乎有些意外,眉尖轻挑,连续两板加速也没能换来郝友其的提前暴露。
但第二局的尾段,李轲一度连得两分追到8:7,他的脚步像猎豹压低身体,狂盯郝友其的肩线——试图抓一个反手位的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