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师生相聚(一)

还我正义 梦清沐 1377 字 3个月前

金宁市的丁思成和古鸿生是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收藏家。

但在汪昆仑看来,古鸿生只是个有眼力、有胆量的生意人,他在国内外倒腾古玩,且常与盗墓者打交道。

只有丁思成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收藏家,这不仅因为他德高望重,知书达礼,藏品丰富,还与他的家史有着很大的关联。

丁思成今年已年过七旬,其曾祖父辈先后有三人为雍正和乾隆朝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他的祖父当过北洋军阀首领段祺瑞(曾当过民国大总统)的秘书。

父亲则是民国晚期著名的银行家、收藏家、甲骨文专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其父主动捐献给国家三千多册古藉,其中多为善本,也有一些孤本,含四百件珍贵碑帖拓本,一百余幅名人字画。

也正因为他的义举,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他家得到了政府的特别照顾,留下了部分藏品。

可在“运动”中,他家的全部藏品被没收,共计一百箱,丁思成的父亲也悲愤离世。

“运动”结束后,按政策返还文物,丁思成只收到48箱,其余的不知是在辗转中遗失还是被人侵吞了。

丁思成从此继承了祖辈留下的劫后余生的古玩藏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将原来居住的四合院改成三层别墅式楼房。

藏品除了少量用于摆设,其余都贮存于地下收藏室中,从不向私人出售任何藏品。

只有国家博物馆有次上门征集时,他才忍痛割爱几件。他视藏品为家人,每出去一件,都恋恋不舍,唏嘘不已。

他的儿子丁士国经营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也继承了祖辈爱好收藏的衣钵,将闲钱用于购买藏品,遂使藏品日臻丰富。

丁思成父子不仅热衷收藏,且致力于研究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有独到的见地。

这种文人气质,可从他俩的名字略见一斑。

“思成”出自《诗经》的“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其中的“思”为语气助词,“成”即成就之意。

“士国”则出自《诗经》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可见,父子两人的名字颇有文化内涵。近年有学者认为,取名既蕴含着父母对下一代的期待,于孩子本人也有心理作用。

汪昆仑与丁思成已相识二十多年。大学毕业后,他与大学同学夏中华就拜丁思成为古玩鉴定的老师。

此后,夏中华成了江河市博物馆馆长和知名专家。汪昆仑则把古玩店开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