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商会”?
这不就是国中之国吗?!
所谓的“西北特产”,李绛今日已经见识了冰山一角。
那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那清冽提神的“汽水”,那削铁如泥的“百炼钢”刀具……任何一样放到中原,都足以引起疯抢,赚取海量财富。
而免除赋税,则让这些本就极具竞争力的商品,拥有了无可匹敌的价格优势。中原的那些手工作坊,如何能与之抗衡?
恐怕用不了几年,便会纷纷倒闭,无数工匠将会失业。
届时,西北商会再以招工为名,将这些失业的工匠一网打尽,带回西北……
李绛不敢再想下去。
他发现,李唐的每一个举动,都精准地指向一个核心:人口。
他要灾民,他要工匠,他要一切能为他所用的人。他像一只贪婪的饕餮,正试图将大唐最精华的部分,一口一口地吞噬干净。
而皇帝陛下的性命,就是他递过来的,让朝廷无法拒绝的诱饵。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阳谋。
你明知道是毒药,却又不得不喝下去。因为眼前,还有一杯能救命的“生命一号”。
“咚咚咚。”
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李绛的思绪。
“尚书大人,夜深了,您还未歇息?”门外传来郭侗之子郭子昂的声音。
郭子昂是郭侗的次子,今年刚满十七,正在兰州大学堂的“行政管理”科就读。
郭侗特意派他来驿馆照料李绛的起居,言语间满是自豪。
“进来吧。”李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笔挺学生制服的少年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和几片金黄色的烤面包。
“家父说大人晚宴时似乎没什么胃口,担心您夜里会饿。这是王府牧场新产的牛奶,用巴氏法消过毒,睡前喝一杯,有助于安眠。”
郭子昂将托盘放在桌上,举止言谈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自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巴氏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