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官道,发出单调而有节奏的“咯吱”声,仿佛在为李绛纷乱的思绪伴奏。
他端坐在车厢内,双手紧紧地抱着那几个沉甸甸的木盒,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而微微晃动,心神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此行兰州,如同一场大梦。
梦中所见,尽是颠覆他数十年认知的人与事。
那个名为郭子昂的少年,眼神清澈,言辞凿凿,口中的“为人民服务”如同暮鼓晨钟,至今仍在他耳边回响。
那片热火朝天的铁路工地,二十万建设大军士气高昂,其组织度、执行力,以及背后那套优渥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福利制度,更是让他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能够凝聚人心的恐怖力量。
而此刻,他怀中的这几样“小礼物”,更是李唐投向大唐朝堂的惊雷。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装着“千里镜”的盒子。
入手微沉,通体由一种黝黑的金属制成的物件,表面光滑冰冷,充满了精密的工业美感。
他学着林昭君教授的方法,将目镜对准自己的眼睛,透过车窗望向远方。
视野猛然拉近,远处山峦的轮廓,树木的枝叶,甚至飞鸟的羽翼,都清晰得仿佛就在眼前。
李绛的心脏猛地一缩。
这绝非什么“聊作消遣之用”的玩物!
此物若用于军阵之上,敌军动向、阵型变化、将领旗号,皆可一览无余。
百里之外,便可洞察先机。
所谓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将不再是一句空谈。
西北王李唐赠送此物,明显是在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展示西北王府在军事技术上的绝对领先。
他放下千里镜,深吸一口气,又拿起了那几本书。
《世界简史》。
封面设计简洁,纸张洁白细腻,远非长安市面上那些粗糙的纸张可比。
他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
开篇的序言,便让他瞳孔骤缩。
“人类的历史,是劳动创造的历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
文明的火种在世界各地燃起,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爱琴海边的古希腊……华夏文明,亦是其中璀璨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