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说道:“陛下刚登大宝,你首先要做的是修德,施行仁政。臣愿陛下二十年内口不言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因为一旦战事开启,福祸难料啊!”
二十年不言边事?赵顼听到这话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他少年时期就立志要为赵光义洗刷在辽国和西夏身上所遭遇的耻辱,他要收复燕云降服党项,可富弼竟然要他二十年内不要言战,这还是当初的那个富弼吗?变法图强的目的什么?是富国强军!可富弼却说要关起门来好好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小主,
沉默良久之后,赵顼又问道:“治国当以何为先?”
富弼回道:“安内为先!”
君臣之间的对话就此结束。赵顼本想把富弼留在京城,但富弼拒绝,他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治所汝州。形势不明之下,富弼还不想把自己置身于这表面平静但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的京城。
在对帝国的两位大佬进行了摸底之后,赵顼首次在正式的场合召见了时任翰林学士兼皇帝侍讲的王安石。二人之间在这之前并未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但如今这个时机已然成熟。按制,身为翰林学士的王安石不具备在正规场所公开与赵祯单独探讨国政的资格,这是只有两府大臣才有的资格和权力,所以这次的召见也被称之为“越次召见”。
赵顼直接开门见山,问道:“治国当以何为先?”
王安石回道:“择术为先!”
王安石的意思就是说,治国首先应该制定或找到一个正确且合适的政策和方法。赵顼提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意欲效法贞观之治,然而王安石却另有说法。
他说:“ 陛下应该效法的是尧舜之道,唐太宗何足道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
赵顼愕然!照王安石的说法,治理一个国家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人为地高深和复杂化了,但只要遵循大道至简的方法,那么一个国家其实是很容易就能治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