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他把信小心收好,转身翻开《四签名》的手稿。
这一次,他仿佛能看到两个版本的故事在眼前流转:一个用英文说着伦敦的雾,一个用中文讲着东方的韵,最终在某个看不见的交点,汇成同一种力量。
修改版的四签名寄到国内之后。
再次聚到外交部的会议室里,领导们传阅着顾从卿发来的报告,纸页翻动的声音里带着沉思。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领导手指点着报告里的字句,缓缓开口:“顾从卿这孩子看得透啊。
他说‘先融进去,再带出来’,这话在理。”
“是啊,”旁边的同志叹了口气,“咱们总想着把老祖宗的好东西亮出来,可人家未必接得住。
就像捧着一碟龙井给习惯喝红茶的人,再好的味道,不对胃口也是白搭。”
老领导拿起报告,指着“笔名出版”那一段:“他用‘阿瑟·古德’的名字,写伦敦的侦探故事,其实是在给西方读者递‘熟悉的梯子’——先让他们顺着梯子爬上来,站稳了,再慢慢让他们看见梯子另一头的风景。
这比硬塞要强得多。”
有人提出担忧:“可总用西方背景,会不会最后忘了自己的根?”
“不会。”老领导摇了摇手里的报告,“你们看他写的后续计划——《四签名》里加一段华生医生收藏的中国瓷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里让福尔摩斯研究明代的刑侦档案……
这些都是钩子,藏在故事缝里,不显眼,却能让读者慢慢觉得‘中国的东西有点意思’。”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的英文版《血字的研究》,语气里带着感慨:“慕强心理谁都有。
当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连带他们的小说、话剧都成了‘时髦’。
如今咱们国力渐强,但文化渗透不能靠‘硬推’,得靠‘巧引’。
从卿现在做的,就是给世界搭个台阶。
先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