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大使将新书仔仔细细读了一遍,那些藏在故事里的华国印记,他一个也没错过。
合上书本时,他眼底满是欣慰,当即让人把顾从清叫到了办公室。
“从卿啊,”大使指着桌上的书,语气里带着真切的感慨,“好样的!这步子迈得稳,做得巧。
继续加油,别松劲。”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往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无论是人手、资源,还是需要大使馆出面协调的事,你只管开口。
我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就是我力有不逮的,也一定给你往上级打报告。”
顾从卿站在桌前,闻言深深颔首,目光坚定:“谢谢大使。
这些本就是我辈的义。
为国家做点事,让我们的文化能被更多人看见、了解,是分内之责。”
蔡大使把书放在桌上,指尖在“青花碟暗纹”那段来回摩挲,眼里的光越来越亮,“从卿啊,你这处改得妙!
借着福尔摩斯的眼睛,让他们看这瓷碟上的缠枝纹,
小主,
既没硬塞知识点,又让读者忍不住想查‘缠枝纹是什么’,这才是润物细无声。”
顾从卿站在桌前,腰背挺得笔直:“大使过奖了。
我只是觉得,比起直接讲‘缠枝纹象征吉祥’,不如让它成为破案线索,这样他们记起来更牢。”
“不光是瓷碟,”蔡大使翻到“华生用竹制茶筅点茶”的段落,笑出声,“连点茶技艺都藏进来了,读者怕是要对着书研究怎么打茶沫子了。”
他忽然收了笑,语气郑重起来,“你这不是在写小说,是在搭桥啊。
让外国读者顺着故事里的细节,自愿走到咱们的文化里来。”
顾从卿喉结动了动:“我只是不想让他们总觉得华国文化是书本里的老古董,是落后的东西。
这些日常里的手艺、纹样,本就是活着的文化。”
蔡大使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需要经费?
要联系博物馆借实物拍插图?
哪怕是想找老匠人讲讲老手艺,只要能让这桥搭得更稳,大使馆砸锅卖铁都给你撑着。”
顾从卿抬头,眼里映着窗外的使馆旗帜:“暂时不用麻烦大使,只是……后续想加段皮影戏破案的情节,可能需要找老家的皮影匠人问点细节。”
“这事我来办!”蔡大使立刻拿起电话,“我让文化处的人联系唐山那边的皮影剧团,让他们把最经典的图谱和操作手法都整理过来。
你尽管写,底气给你拉满!”
……
顾从卿从未担心过书中的福尔摩斯展现出对华国文化的了解会显得突兀。
毕竟,福尔摩斯本就是个聪慧绝顶、对世间万物都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人。
那些神秘的东方传说、沉淀着千年历史的器物与智慧,能吸引他的目光再正常不过。
更何况,他本就以博学着称,知晓些冷门的异域文化,反倒更符合其“万事通”的人设。
顾从卿在书中增添的细节,更是如同春雨入泥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