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去鹏城想要投资,只动用即将拿到手的拆迁补偿款。
那么无论他怎么折腾,最起码他都能确保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能给家人、自己和子孙留有后路。
想到这些,廖永明不仅心里踏实多了,也忽然感觉自己有了点儿方向。
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去鹏城之后,除了找机会开“廖鲜鸡”炸鸡店之外,他还应该做哪些生意。
可他却能循着上辈子看到过的,那些大佬走过的路径走个试试啊!
唯一让廖永明觉得有点儿可惜的就是,上辈子有关那些大佬的发家史,当初他都是当做故事而已听着玩的,所以根本没怎么入过脑子。
他顶多记得,有人是卖大米发家的、有人是倒腾玉米发家的、有人是靠走私什么电子设备、卖什么通行证还是什么证发家的。
还有就是,有人是靠干房地产发家的。
那些大佬究竟是从哪一年开始干的,具体又是怎么做的,廖永明虽然并不清楚。
可他却可以一点点,选择几个方法尝试一下啊。
正好他还能拿这些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一直困扰他的拆迁的问题。
如此想来,去鹏城或许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鹏城再好,廖永明也不可能说走就能走。
他至少要先处理好眼下的事儿。
首先,他想拿走拆迁补偿款去鹏城投资。
那么,这个批发市场怎么处理最好?
他是否还应该继续开批发市场?
毕竟继续开批发市场,不仅会把大姐夫赵海平拴住,更需要源源不断的投资、建设。
这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动用全部的拆迁补偿款,拿到鹏城去投资。
可如果不开批发市场的话,不仅会让大姐夫赵海平失望,也意味着廖永明之前做的所有努力也都白费了。
更重要的是,那些相信他、支持他、跟随他的,依靠批发市场赚钱养家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就比如说从一开始就积极跑业务的李堃等业务人员。
还有负责开货车送货的赵海涛、赵海波。
以及那些在批发市场设批发销售点的,几百家国营工厂。
他们又该怎么办?
不把他们都给安排好了,廖永明怎么能安心的去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