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夏岛现在没有超算,算力不足,设计工作受影响啊。”
“超算,我已经跟创潮那边下单了,过段时间就运去夏岛安装。”
随后,两人又聊到固体电池和氢能电池的事情。
跟固体电池进展明显不同。
氢能源电池虽有进展,但不大。
不过有一点,在经过前期的大量反复实验对比后,王铭洋等人确定了氢能源电池研究以后要走的技术路线。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方向对了,努力才有好的结果,否则,越做越错,损失也越做越大。
“不管是从氢能源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是充能以及氢气在日常运输中考虑,要想跨过安全这道门槛,在普通民众生活场景实现大规模运用,都必需解决氢气易燃易爆的这个特性。
经过我们的实验对比和论证,使用固体吸氢材料实现储氢是最好的方案,但也是难度最高的方案。
固态金属吸附是一种新型储氢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固态金属材料对氢气的吸附性,将氢气储存于金属结晶点内,形成金属氢化物,在需要的时候再通过反应把氢气释放出来。
这种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储氢量、高放氢纯度、长生命周期等多种优势,理论上储氢量能够高达同等体积液态氢的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
目前全球业界的很多研究表明,镁基金属是最为理想的材料。
现在主流的研究方向就是在镁族化学物或者与镁相近的两种化学元素中寻找或者人工合成这种理想的储氢化学物。
目前为止,虽有成果,但是氢吸附量还远远达不到应用标准,而且成本高昂,还远远达不到商用程度。”
王铭泽给与会的几位非技术人员解释道,怕他们听不懂。
“固体锂电池的升级进展倒是顺利很多,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远,投入巨大,再加上铭洋的指导,取得的成果遥遥领先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
世界上,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制备500瓦时甚至700瓦时固体电池的团队肯定不止我们一个,但是能够实现量产的,只有我们,几年之内,看不到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