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月光下的蜕变:秦枫与林晓雅的双向奔赴

第一次“辅导”,秦枫让林晓雅列出自己认为最需要改变的三个缺点。

林晓雅在纸上认真地写着,很快列出了:

1. 不懂拒绝,过度承担工作,导致精力不济。

2. 习惯性熬夜,作息不规律,影响健康和效率。

3. 缺乏兴趣爱好,生活单调,容易陷入负面情绪。

秦枫看着她的清单,点了点头:“很清晰。我们就从这三点开始。晓雅,你觉得这三个缺点里面,哪一个是最核心,或者说,改变了它,能带动其他改变的?”

林晓雅想了想,不确定地说:“不懂拒绝?因为这个导致工作太多,所以才需要熬夜?”

“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是。”秦枫引导道,“你为什么不懂拒绝?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害怕得罪人?还是渴望通过承担更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者两者都有?”

林晓雅仔细思索着秦枫的问题。“可能……两者都有吧。我怕拒绝了同事或领导,他们会觉得我能力不行,或者不愿意配合。而且,完成更多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会让我觉得自己是有用的。”

“嗯,这是一种常见的‘讨好型人格’和‘成就驱动型’心理的混合。”秦枫解释道,“但你要明白,真正的价值感,不是靠无休止地满足别人的期待来获得的。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把它们过度分散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反而会影响你在核心领域的表现。”

他接着说:“至于熬夜,除了工作多,有没有可能是你白天效率不高,或者习惯性拖延,导致不得不熬夜?还有,睡前刷手机,停不下来?”

林晓雅的脸微微一红,秦枫又说中了。“……有。有时候明明没那么多事,也会拖到很晚,或者躺在床上刷手机,不知不觉就到后半夜了。”

“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这会让你的精神世界变得贫瘠。当你的世界里只剩下工作时,工作中的一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让你情绪失控。”

秦枫的分析条理清晰,层层深入,让林晓雅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原来,她的这些缺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负面循环。

“那我该怎么办呢?”林晓雅急切地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秦枫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给了林晓雅莫大的安慰。“首先,针对‘不懂拒绝’,我们从‘小拒绝’开始练习。比如,下周如果有人找你做一件你觉得不合理或者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情,你试着委婉地拒绝一次。不用怕,拒绝一次,天不会塌下来。你可以说‘我手头现在有XX紧急任务,可能没时间帮你,你看看能不能找其他人?’或者‘这个事情我不太擅长,怕做不好耽误你的事。’”

“其次,关于熬夜和作息。我们制定一个‘睡前仪式’和‘早起计划’。比如,晚上10点半开始,就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离床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看书,或者听听轻音乐,泡个脚,让自己的身心慢慢放松下来。目标是11点半之前入睡。早上呢,尝试比平时早起半小时,用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简单拉伸一下,或者看看日出,喝杯热牛奶,为新的一天注入一点活力。”

“第三,兴趣爱好。你想想,你以前有没有什么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情?或者上学时喜欢做的事情?”

林晓雅歪着头想了想,眼神有些飘忽:“我……我以前喜欢画画,但是后来觉得没时间,就放下了。”

“那就重新捡起来啊。”秦枫鼓励道,“不用追求专业水准,就当是一种放松和自我表达。买个素描本和铅笔,周末的时候,去公园或者咖啡馆,随便画画,享受那个过程就好。”

秦枫的建议具体而可行,不像一些空洞的口号。林晓雅认真地把这些都记在本子上,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她知道,改变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有秦枫这样的朋友在身边开导和督促,她似乎也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

**第三章:蹒跚学步,在实践中碰壁与成长**

决心易下,实践难行。林晓雅很快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周一上班,她就遇到了第一个“拒绝”的考验。同部门一个平时比较懒散的同事小张,拿着一份报表找到她:“晓雅,这个报表数据有点复杂,我弄不太明白,你经验丰富,能不能帮我弄一下?明天就要交了。”

小主,

放在以前,林晓雅虽然心里不情愿,但嘴上肯定会答应下来。但这次,她想起了秦枫的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和而坚定:“不好意思啊小张,我今天手头有个项目方案要赶,下午就要给经理过目,实在抽不开身。你可以仔细看看之前的模板,或者请教一下李姐,她对这类报表很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