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抛砖引玉

“你们都是年轻人,思维活跃,专业功底也扎实。说说看,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这是在考校了。

姜晓立率先开口:“厉常委说的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他说得四平八稳,没什么毛病,但也没什么亮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邱文博接着说:“我觉得可以先从股权改革入手。很多镇办企业、集体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这是个硬伤。如果能引入民营资本或者职工持股,把产权理顺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角度不错,有一定深度。

厉羽昆微微点头,然后看向舒曼清:“曼清,你怎么看?”

舒曼清放下筷子,神态从容:“舅舅,我的想法可能有点不太成熟。”

“没关系,说说看。”

“我觉得,中小企业要走资本市场这条路,不能只盯着股改和上市这个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红缨厂这样的企业,产品有特色,市场有潜力,但管理基础薄弱。如果贸然引入外部资本,很可能会在利益分配、经营决策等方面产生冲突,反而把好端端的企业搞乱了。”

厉羽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继续说。”

“所以我认为,应该先派专业人员进驻企业,帮助他们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培养一批懂现代企业管理的骨干。同时梳理产品线,明确市场定位,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

舒曼清说到这里,语速略微加快了些。

“等这些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再考虑股权改革和引入资本。这样风险可控,成功率也更高。”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企业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上市以后如何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如何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才是更大的考验。所以我们的扶持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跟踪服务的准备。”

包间里安静了几秒。

厉羽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得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才是做实事的态度。”

他转头看向姜晓立:“晓立,你这个外甥女,专业水平不错啊。”

姜晓立连忙谦虚道:“她还年轻,需要多历练。”

“历练?”厉羽昆哈哈一笑,“我看正好有个机会。”

他看向舒曼清,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曼清啊,如果有机会让你去红缨饮料厂锻炼,你愿意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