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村的人几乎全都忙碌了起来。
自兴隆绣坊成立以后,女人们也有了自己的事情干。
在蒙小华将第一批绣帕卖给唐家成衣铺子拿到钱后,妇人们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
一张素帕的成本五文钱,绣坊卖给唐家成衣铺的价钱在十二文到十五文。
绣坊给妇人们一张帕子在十文到十二文,倘若一个人一天能绣三张合格的帕子,她们只要待在绣坊好好绣一天帕子,就能挣到十五文钱。
这比她们跟着男人们去卖力气干活挣工分还要划算。
毕竟,一些手脚麻利的妇人,一天可不止绣出三张帕子。
在看到绣坊的妇人们挣到钱以后,可把当初选择不加入绣坊的人家羡慕坏了。
这些人家联合起来找到了老村长,恳求让他们家里的妇人也能从绣坊接活儿。
老村长顶不住一群人哭哭哀哀的恳求,不得不召集了入股绣坊的人家开了一次股东大会商讨此事。
本来,这四十户人几乎都不同意让其他人家加入。但是听了蒙小华的一番分析之后,众人欣然同意让其他人来绣坊接绣活。
蒙小华说服众人的理由很简单。
入股绣坊的四十户人家他们可是绣坊额股东,他们从绣坊接活干能挣钱,但绣坊有了盈利,他们还能从盈利中再拿一份分红。
总结起来,就是给绣坊干活的人越多,入股的人家就赚得越多,而且还不用他们自己付出更多的辛苦。
没有谁会和银钱过不去。
于是,整个小石村会针线活的妇人,几乎都投入到了刺绣这件事情上。
当然,后加入的人家,他们卖给绣坊的帕子,绣坊只能给她们十文钱一张帕子。
为此,不服气的妇人们还闹腾了一番。
但作为原始股东的妇人们这下子就硬气了,直接放话有意见你可以不接,反正偌大一个绣坊,也不差几个人的绣品。
无奈之下,这些人没有绣坊股份的人家只得捏着鼻子接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就连李枝碧,在带着几个儿子搭起了两间窝棚之后,也去绣坊领了帕子和针线回来绣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