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知道,这是“真正的复仇”,不是杀人放火,而是让仇人活着看着你过得比他好千百倍。
此外,大明上下一致认为对倭人还是太好了,所以新修《奴籍条》明文规定:凡倭人降俘,若未登记转为工奴,皆归入“犬奴籍”。
脖子上必须拴绳编号,干活之外不得自由走动。
不干活时,一律收回笼中看管。
笼子由铁皮包裹,高不过半人,宽仅可容膝行,四角垫着稻草,地上铺的,是狗毛、碎骨与发霉的残羹。
比狗窝,还差一等。
东城街尾,有一整排这样的“犬奴栏”。
每个笼子里,都栓着一名倭人。
他们神色呆滞,面容憔悴,身上披着破毯子,鼻尖全是冻疮,眼中不再有怒火,只有茫然。
街坊汉人路过,总要逗上几句。
“哎,今天谁家的狗咬人了?”
“不是狗,是狗都不如的倭畜。”
有人啃着鸡腿,吃到骨头,就随手往栏里一扔。
“呐,赏你吃的。”
一块油腻的骨头,啪地砸在笼子边。
里面的倭人猛地扑过来,还没碰到,旁边的土狗“旺”地一声也窜上来。
两头“畜生”滚作一团,牙齿乱咬,抓扯撕咬,扯得一地血丝毛发。
而人群只是在笑。
“哈,这狗都比他勇!”
“换条链子给咱大黄,让它拉磨,指不定比那畜生还能干活!”
有个小孩皱了皱眉,蹲下来看了一眼自家那条黄毛土狗,满脸委屈:“大黄都抢不过这坏蛋。”
他眼珠一转,抱起柴火堆边的木棍,走上前。
“狗不能打,娘说是咱家人。”
“那就打这个坏蛋吧。”
说着,小孩将木棍伸进栏中,对着倭人的后背狠狠一抽!
“砰!”
那人惨叫一声,连滚带爬,捂着后背呜咽。
“やめて……やめてください……(别打了……求您了……)”
小孩听不懂日语,但那语气像极了哀鸣的狗。
他越发来劲,一棍接一棍地打着:“你以前是不是抢我爷爷的鱼?”
“是不是烧我家村子?”
“打死你个狗东西!”
一边的街坊看得乐呵呵,嘴里啧啧称奇:“啧啧,现在的孩子,觉悟真高!”
“是啊,咱这盛世就是得从娃娃开始反倭!”
终于,巡逻的卫兵走了过来。
小孩怔住,以为自己闯了祸,低下头,小声说:“我不是故意的……”
兵士却笑了,揉了揉他的头。
“打得好,下回多打几下。”
“这狗叫得响,说明还没废。”
小孩高兴地点头,又扭头看那蜷缩在血水里的倭人,像是看一滩烂泥。
黄昏落下,笼子外冷风呼啸。
汉人点灯归家,香汤热饭正冒着热气。
而栏中那群“犬奴”,只能蜷缩着身子,在腥臭的泥水与铁栏之间瑟瑟发抖。
他们不知道,这羞辱还有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