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头看向身旁的经纪人,眼中满是期待:“华夏的‘星辰’也太会写了吧,这旋律和编曲完全踩在当下的流行点上,还带着一种很特别的韵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联系到他,为我邀一首定制单曲?”
经纪人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动,查询着公司的合作档案,片刻后回应道:“正好,公司和创宇娱乐在上半年就签下了艺人合作框架,目前正在推进秦诗诗的海外宣传。我们可以先通过对接团队向秦诗诗递话,由她牵线搭桥,邀歌的成功率应该会高很多。”
几乎在同一时间,华纳娱乐的高层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星辰”的专项讨论正在进行。
音乐总监将四首歌的播放数据与乐评摘要投在大屏幕上,语气难掩赞赏:“从抒情民谣到电子流行,‘华夏星辰’用四首歌完整展示了他驾驭多元风格的能力,旋律创作力和市场敏感度都堪称顶尖。我建议,不仅要为旗下歌手单独邀歌,更要推动公司与创宇娱乐达成深度战略合作,锁定他的优先合作权。”
他的话音刚落,艺人部总监便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审慎:“会不会太激进了?M国市场向来多变,或许这四首歌只是巧合,是他踩中了短期的流行风口。我们公司自家的作曲团队已经足够成熟,没必要贸然为一个海外作曲家投入过多资源。”
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瞬间点燃了现场的讨论氛围。支持音乐总监的人认为,“星辰”的创作水准具有可持续性,提前布局才能抢占先机。认同艺人部总监的人则坚持“观望原则”,担心盲目合作会承担风险。
参会人员各执己见,从市场数据谈到创作逻辑,争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最终,会议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定下结论:暂不启动战略合作,持续追踪“星辰”的后续作品与市场反馈,再决定下一步动作。
这边M国音乐圈还在为“星辰”的去留权衡利弊,那边三人在海外的亮眼成绩早已顺着网络传回了华夏国内。
微博热搜上,#秦诗诗姜天梅燕M国爆火# #华夏歌手英文歌杀疯了# 等话题接连霸榜,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突破十亿。
网友们的评论区里满是自豪与赞叹:“太给国人长脸了!以前总听别人说华夏歌手唱英文歌没内味儿,现在看看,咱们的歌手不仅唱得好,歌曲本身也丝毫不输欧美制作!”
很快,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四首歌的共同署名,一条评论迅速被顶到热评第一:“等等!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四首爆火的英文歌,作曲都是‘星辰’老师!”
这条评论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新的讨论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