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蔓月回到家里,叶明秀过来找她。
“月月,有件事我差点忘记跟你说了,村里的大奎叔要办喜事,他儿子要成亲。
他跟咱们家是有礼的,当初你公公过世了,他过来帮了不少忙,你跟小俭成亲,他也给了礼钱。
我想着咱们在城里太忙了,就让良涛帮忙把礼金带过去,让娟娘帮忙送礼金。
不过咱们不能回去帮忙,礼金得多给一点,这才合礼数。”
村里有什么喜事丧事,乡亲们都会上门帮忙,亲戚也都是要随礼的。
一般别人随多少,自己也要还回去多少,但他们不能过去帮忙,只能多给一点,表达自己的心意。
当初李于宗过世,李于祖身为大哥,却不怎么愿意帮忙料理后事,李时俭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对这些事根本一窍不通。
她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对这些事也不怎么了解,而且有很多事情她也不能处理。
除了里正之外,村子里有不少人帮过他们家的忙,叶明秀都记在心里。
或许这份恩情她很难报答,但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她一直都记着。
“婆婆,他们给了多少礼金?”
“你等等,我去拿礼金簿过来给你看看。”
叶明秀跑回房间拿礼金簿,很快就回来了。
张蔓月翻到大奎叔那一页,上边记录着他给了五十文钱。
“大奎叔给了咱们家五十文钱。”
叶明秀叹了一口气,“他估摸着觉得你公公去了,咱们家困难,多给点礼金,帮衬点咱们家。
他是个好人,当初你公公过世,小俭年纪也不大,我又没有经验,他帮忙张罗了不少。”
五十文在乡下来说,算是数额比较大的一笔礼金了。
这都是乡亲们对他们的好意。
住在村里的这么多年,虽然会遇上不少糟心事,但是也有不少好人。
张蔓月:“婆婆,你觉得我们给多少礼金合适?”
“要不就给一百文钱吧?咱们翻倍给,也算是咱们的一点心意。”
“他们家什么时候办亲事?”
“也就这两天的事儿,他们没法找到咱们,刚好有亲戚也在桂花村,就跟良涛他们说了一句,良涛早上告诉的我。”
“他们在咱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咱们家一把,这份情义咱们不能忘。
给钱多了也不好,婆婆,你说的一百文钱我就觉得不错,明天再让良涛去买上五花肉,给他们家送过去。
他们家帮了咱们家,咱们就帮着让他们家的席面好看些,这比送礼金更能让他们高兴。”
叶明秀应了一声,她也觉得这个主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