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朝会

岁末已至!

诸侯停止征战,不再提及战事。

追溯至百年前,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尚存之时,即便诸侯间的争斗再激烈,即便攻至对方都城门前,每逢佳节仍会停战言和,各自退兵。

然而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虽如此,七国依旧会在重要节日避免冲突。年前,北方燕赵两国的战争终于见分晓,这其中也有这个原因。

历经两年的战争,燕国都城蓟被围困数月,如今战火渐息。

这一战持续时间极长。

**丹十五年,即燕王喜四年,燕国丞相栗腹赴赵国为**丹祝寿回国后,向燕王进言:赵国主力已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殆尽,如今幼主未满,正是攻打赵国的好时机。

燕王采纳了栗腹的建议,派遣两支大军,两千辆战车进攻赵国。

赵国名将廉颇遵照**丹旨意,于鄗邑击败了前燕相栗腹所率之军;而原燕将、现任赵将乐乘则在代邑击溃燕将卿秦的部队。

赵军 ** 了栗腹,俘获卿秦和乐间两位燕国大将。

随后赵军在燕境集结,一路攻至燕都蓟,围困该城长达两年。

数日前,燕新任丞相将渠携带厚礼,以使者的身份出使赵国。

**明白燕国并非易攻之地,若战事继续,赵国也难以获利,因此在将渠游说时,**同意议和。

燕国割让五座大城及大量财宝作为赔偿。

双方握手言和,赵国撤军,释放燕将卿秦,蓟城得以解围。

廉颇在这场战斗 ** 勋卓着,被**丹封为信平君,以尉文为封地!

同时任命廉颇为代理丞相。

这一举措让各国察觉到一丝异样。

当前赵国丞相是威名显赫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

然而平原君已年老体衰,传闻其病入膏肓。

廉颇被任命为假相,这无疑意味着他是**丹与平原君选定的下一任丞相。

此外,因不满燕王喜不听劝谏而从燕国投奔赵国的乐毅后人乐乘,在此战中大败燕军,因此被**丹封为武襄君。

同样被俘的昌国君乐间,由于乐乘的叛变,加之对燕王喜的不听劝阻心生怨恨,决定带领整个乐家离开燕国,迁居赵国,为赵国效力。

说来令人感慨。

三十年前,昌国君乐毅在燕昭王麾下为将,于合纵攻齐之战 ** 勋卓着,攻陷七十多座城池,仅余三城未下,几乎将齐国彻底击溃,同时也使燕国得以复兴。

然而,乐家的两个后人——乐乘和乐间,因燕王喜的刚愎自用而不满,投奔赵国,实在让人叹息。

同时,这也反映出如今的燕国江河日下,君主无能,国力衰退。

赵国新添两位猛将。

至此,燕赵之战结束,天下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

……

秦国。

新年最后一天,子楚召开了一次盛大的朝会。

此次朝会的规模远远超过每周例行的早朝。

不仅三公九卿及常驻朝廷的文武官员到场,镇守各地关口的将领们,如函谷关守将杨端和,也纷纷赶回咸阳参加会议!

各地郡守、郡尉和监御史也都进京述职。

“参见大王!”大殿上群臣肃立,挤满了整个咸阳宫,子楚看到众臣行礼,内心倍感欣慰。

“免礼!平身!”子楚大声说道。

“谢大王!”

众臣起身。

蒙毅高声问道:“诸位爱卿有何要事商议?”

大殿内一片寂静。

确认没有紧急事务后,九卿依次出列,简要汇报了过去一年秦国的发展情况,涉及赋税、军队、粮食、财政等方面的数据。

接着,各郡郡守和郡尉也依次发言,简述各自辖区的状况。

子楚听着这些汇报,心中充满自豪。

这表明他统治下的秦国正在迅速发展!

片刻后,众臣汇报完毕。

子楚起身离开王座,环视咸阳殿,整理思绪后高声说道:"今年乃是我登基之始。这一年,我铭记先王教诲,勤勉不懈,终有所成,未负先王所望。"

"六国曾欲试探新王实力,然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灭东周,攻韩魏,设三川郡。"

"此乃吾与诸君共铸之功。"

子楚张开双臂,黑袍随风扬起,大声呼喊:"大秦永固!"

"大秦永固!"

百官随之响应,齐声高呼。

人群中,吴巨深吸一口气,内心亦深受触动。他低声附和:"大秦永固。"

随后,子楚宣布对灭东周一战功臣的嘉奖。蒙毅取出诏书,朗声宣读:"姬胥联合韩魏,勾结燕赵楚图谋攻秦,由孙隐主持联盟,进犯函谷关。然我军英勇抗敌,终大败联军,灭东周,收复三川郡。"

"此役之中,群臣奋勇争先,功不可没,特予表彰!"

"相邦吕不韦,率军攻东周,指挥若定,赐五迁金,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于河南洛阳。"

吕不韦躬身拜谢:"多谢大王厚爱。"

"客卿吴巨,临危受命,统筹抗疫事务,日夜奔波,研制青霉素助我军将士康复,功勋卓着!赐五迁金,封大良造,年俸八百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无不震惊,尤其是对吴巨骤升七级爵位之事议论纷纷。

吴巨的爵位晋升速度,在秦国历史上的臣子中可排进前十,这令众人既感意外又觉合理。他的功绩完全配得上这一荣誉,然而百官疑惑的是,为何他未获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