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却没立刻点头,而是皱着眉思索:“烧粮船容易,可怎么端烽火台?南门的两个烽火台相距不过一里,互为犄角,只要一个烽火台遇袭,另一个肯定会立刻点燃烽火。”
蒙恬拿起一根小木棍,在沙盘上比划:“派两队人,同时对两个烽火台动手。一队用弩箭压制烽火台的魏军,不让他们靠近烽火;另一队趁机冲上去,拆了烽火台的柴草堆。只要拖延半个时辰,主攻南门的队伍就能攻到城下,到时候烽火台再想点燃,也来不及了。”
王翦盯着沙盘看了半晌,突然笑了:“就这么办!咱们再在北门、西门布置疑兵,插满秦军旗帜,让韩仓以为咱们要三面攻城,把他的兵力都吸引过去,南门的防守自然就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将领们听了,都纷纷点头赞同。帐内的争论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战术细节的讨论,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神色——他们知道,只要这个计划能顺利实施,拿下上郡城就不再是难题。
三、公孙衍巡营
第三日清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上郡城外的山道上传来。公孙衍身着黑色铠甲,带着十几名亲兵,直奔秦军的练兵场而来。远远地,他就听见了练兵场上的呐喊声,以及弩箭射出时的“嗖嗖”声。
“将军!”蒙恬和王翦早已在练兵场门口等候,见公孙衍来了,连忙上前见礼。
公孙衍翻身下马,摆了摆手:“免礼!我来看看你们的练兵情况,顺便带个消息——商鞅大人的书信已经到了,再过三日,等后续的粮草和攻城器械一到,咱们就对得上郡城发起总攻!”
蒙恬和王翦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兴奋。王翦连忙说道:“将军,我们已经制定好了攻城计划,正等着您来视察!”
“哦?”公孙衍来了兴致,“带我去看看。”
几人先来到弩兵的练兵场。此时,蒙恬的弩兵正在进行最后的守城压制演练。三排弩兵如同机器般精准,前队射完退到后队装箭,中队接着射,后队则提前备好,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停顿。箭矢密集地射向远处的木靶,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木靶就被射得千疮百孔,连靶心都看不清了。
“好!好!”公孙衍忍不住拍手叫好,“蒙恬,你这弩兵的射速,比我上次来的时候又快了不少啊!”
蒙恬躬身道:“将军过奖了。我们把箭杆削轻了半寸,又改进了装箭的动作,现在每分钟能射三轮,比之前快了三成。到时候攻城,只要弩兵一摆开阵势,定能压制住城上的魏军箭雨,为攻城的弟兄们扫清障碍。”
公孙衍满意地点点头,又跟着王翦去了军帐,查看沙盘上的战术部署。王翦指着沙盘,把分兵端烽火台、烧粮船、主攻南门,以及在北门、西门布置疑兵的计划,详细地说了一遍。
公孙衍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打断王翦,询问一些细节问题。当听到“派两队人同时端烽火台”时,他问道:“两队人够不够?烽火台的魏军虽然不多,但要是他们拼死抵抗,拖延了时间怎么办?”
王翦答道:“将军放心,我们选的都是精锐士兵,每个人都配了两把短刀和一张弩,既能远攻又能近战。而且,我们还会在烽火台附近布置一队轻骑,一旦遇到麻烦,轻骑就能立刻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