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汇通票号总号的门刚开,就有个老农背着布囊进来,说要存五十两银子。“掌柜的,我听说你们这儿新出了密押,存银子更安全了?”老农搓着手,有点紧张。
苏半城亲自迎上去,递过一张新的活期存票,上面盖着“晋月”印章,还有拓好的“091平”(平遥分号九月)暗记:“老丈,您看,这票上有咱们的新密押,您存的银子,不管是在平遥取,还是在张家口取,都得对这暗记,错不了。”
老农接过存票,摸了摸上面的暗记,笑了:“好,好,有这东西,我就放心了。我这银子是给儿子娶媳妇的,可不能出岔子。”
苏半城看着老农的笑脸,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新密押不仅是一道关卡,更是晋商对百姓的承诺——承诺他们的银子安全,承诺他们的信任不被辜负。
日子一天天过,转眼到了十月。各分号都送来消息,说新密押用得顺,没再发现假票。上海分号的陈敬之还在信里说,有个做皮毛生意的蒙古王爷,特意把银子存到了汇通,说觉得晋商的密押制度比洋人的银行靠谱。
苏半城把信放在桌上,老周进来送账本:“东家,这月的存银比上个月多了两千两,都是百姓来存的活期。”
苏半城点了点头,翻开账本,上面的数字一笔笔都很清晰。他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在平遥雪夜熬了三夜定下第一版密押的日子。那时候他还担心,这密押能不能管用。现在看来,不仅管用,还成了晋商的一道护身符。
“老周,你说,咱们这密押,以后还得升级吗?”苏半城突然问。
老周想了想,说:“肯定得升。这假票贩子也在变,咱们不变,早晚还得出事。不过有您在,不管他们怎么变,咱们都能想出法子应对。”
苏半城笑了笑,没说话。他望着窗外的平遥古城,城墙巍峨,就像晋商的风骨。他知道,这密押会一直升级,晋商的路也会一直走下去。只要他们守着“信”字,团结一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傍晚,夕阳落在汇通票号的门楼上,把“汇通天下”的匾额照得通红。苏半城拿起新的密押册子,在最后一页写下:“密押者,非独防假,实乃立信。信立,则商兴;商兴,则晋强。”
写完,他把册子合上,放进抽屉里。抽屉里还放着那张张家口送来的假票,提醒着他,永远不能掉以轻心。
夜色渐浓,平遥古城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汇通票号总号的灯也亮着,苏半城还在对着账本算账。老周劝他早点休息,他却说:“再算会儿,把各分号的暗记都核对一遍,放心。”
窗外的风还在吹,可这一次,风里没有了沙砾,反而带着点冬天的暖意。苏半城知道,只要他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把每一道关卡都守好,晋商的冬天,就不会冷。而这新密押,就是他们过冬的炭火,温暖,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