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底筹与宿命(下)

月光如霜,夜风渐冷。李明衍深吸一口气。无论答案是什么,此刻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完成郑国渠的建设,这是他能为这个时代做的最重要的事。

至于历史的洪流将把他带向何方,那只能顺流而下,踏浪前行了。

距离咸阳城不远的一处隐秘院落里,两个身影正在月下低声交谈。院内种植着奇花异草,四周环水,只有一座石桥与外界相连,既是清幽之地,也是绝佳的密谈场所。

邹衍与赵易相对而坐。一卷竹简展开在案几上,邹衍指着上面的字迹,轻声道:

"韩非子派人送信来了。"邹衍手捧一封封泥犹新的竹简,眉头微蹙,"他言称愿将韩国全部力量,并入我等谋划之中。"

赵易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目光深邃:"韩非子此举,正当其时。成蟜之变虽败,但声势之大,布局之强,已令韩国重新获得六国尊重。韩非子作为谋主,果然国士之风,不愧为苏秦后人。"

邹衍冷笑一声,将竹简重重掷在案几上:"获得尊重?有何用处?如今韩国底筹已出,如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再多的尊重,也不过是对将死之国的怜悯罢了。"

赵易默然。邹衍言辞虽刻薄,却是事实。韩国作为六国中最弱的一环,如今更是雪上加霜,离灭国之日已不远矣。

"吾如今终于理解,为何纵横家学派的鼻祖苏秦,最终让各国独立定底筹。"邹衍叹息着踱步至窗前,遥望东方微白的天色,"六国之联,本就是一道无解的悖论:国若强大,则倾向争霸,或独自谋划底筹;若已濒临死局再欲抱团,往往又资源不足,力不从心。"

他转身,目光灼灼:"更糟的是,各国底筹互不相知,常有冲突。一国谋划多年的底筹,可能被另一国无意中破坏。"

赵易闻言,神色微不自然。邹衍这番感慨,正戳中了他的痛处。曾几何时,他的赵国也曾骄傲无比,在前任谋主平原君赵胜主导下,力主独立与秦国争霸。结果呢?长平一战,四十万赵国精锐被白起坑杀,从此再无力与秦国抗衡。如今赵国虽表面依附邹衍的谋划,但赵易心知肚明,当前赵国谋主李牧,依然有着自己的打算。

"先生所言极是。"赵易附和道,随即转移话题,"不过,那李明衍比我等想象的要厉害得多。此人不仅聪明绝顶,似乎还有异术在身,且胆略过人。更麻烦的是,他明显倾向秦王。恐怕留他在修渠队伍里,会破坏我们的整体构想。"

邹衍闻言,目光转向远方:"我亦有此忧虑。若此人真如徐福所言,并非常人,恐怕留他在关中,实为大患。"他沉吟片刻,嘴角微扬,"我们不必继续冒险了。”

韩国都城新郑,谋主府邸深处。

一间密室内,烛光如豆,韩非子正伏案疾书。忽然,一名黑衣死士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门口,单膝跪地:"谋主,成蟜殿下派人送来密信。"

韩非子凝视了死士片刻,接过竹简,展开细读。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由平静转为震惊,最后化为愤怒。

"荒谬!"韩非子猛地拍案而起,"成蟜怎可如此行事?"

他急切地抓起毛笔:"立刻回传密信,命他停止行动!"

死士低头,声音低沉:"谋主恕罪...恐怕...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