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意外的求助

灵枢:未来序列 袁竹 2331 字 1个月前

陆云将文件导入电脑,解压后跳出的第一个文档就是设计图,用最基础的CAD软件画的,线条有些粗糙,但标注得异常详细,每个零件的尺寸、材质都写得清清楚楚。旁边附了一张照片:一张破旧的木桌上,散落着各种零件——焊锡膏凝固在角落,几根导线被剪得长短不一,一个黑色的塑料外壳已经被锯开,里面露出缠绕的线圈和几个小小的电机。照片角落里,能看到一截轮椅的金属扶手。

原来“墨影”自己也是行动不便的人。陆云的心微微一沉,指尖滑动鼠标,打开了测试数据文档。表格里密密麻麻填着参数:“肌电传感器采样率1000Hz,延迟0.8秒”“电机型号37GB-520,扭矩1.2kg・cm,持续工作时间42分钟”“滤波算法采用均值滤波,波动误差±0.3V”……每一行后面都跟着红色的批注,写着“不行”“太慢”“容易烧”。

“灵枢,分析问题。”

蓝色界面瞬间切换,设计图上出现了几处醒目的红色标记。“第一,滤波算法选择错误,”灵枢的声音同步响起,“均值滤波对肌电信号的瞬时波动抑制不足,且运算耗时过长,导致信号延迟。建议替换为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自适应阈值校准,可将延迟降至0.1秒以内。第二,微电机型号匹配失误,37GB系列为玩具级电机,无法承受义肢持续负载,建议更换为130SZ型直流减速电机,扭矩提升至2.5kg・cm,功耗降低40%。第三,机械结构存在应力集中点,此处——”界面上的红色箭头指向手掌关节处,“塑料外壳厚度不均,长期受力易断裂,建议采用ABS+PC合金材质,并增加加强筋结构。第四,电源管理模块设计不合理,采用线性稳压而非开关稳压,转换效率仅60%,需优化电路拓扑……”

陆云静静地听着,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将灵枢的分析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他知道“墨影”可能没学过复杂的算法,特意把卡尔曼滤波的原理简化成比喻:“你现在的滤波方式就像用筛子筛沙子,连细沙带碎石一起滤,自然慢;卡尔曼滤波更像有智能的筛子,能先判断哪些是有用的信号(细沙),哪些是干扰(碎石),只留下需要的部分,速度会快很多。我给你一个简化版的算法公式,你直接代入Arduino开发板就行,代码我附在后面了。”

关于电机的选择,他没有只给型号,而是找了三家性价比高的批发商地址,备注“这几家支持小额零售,我以前买过,质量没问题,记得选带减速器的版本,虽然贵五十块,但不用你自己组装,省时间”。

结构优化部分,他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用红线标出需要加厚的地方:“你可以去废品站找旧的笔记本电脑外壳,那种材质就是ABS+PC的,加热后能塑形,比买新的便宜一半。加强筋不用太复杂,剪两条细铁片粘在里面就行,我试过,承重足够。”

最后,他补充道:“电源部分我给你改了个电路设计图,用开关稳压模块,转换效率能到90%,这样电池容量不变的话,续航能延长到两小时以上。如果实在买不到模块,我教你用旧手机充电器改一个,步骤很简单。”

敲完最后一个字,陆云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他伸了个懒腰,窗外的风卷起落叶,打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在这时,私信窗口又亮了。

“大神!您的回复我看完了!”墨影的消息带着明显的激动,“那个滤波算法的公式,我之前在论文里见过,但一直不知道怎么简化,您给的代码我刚才试了一下,延迟真的降下来了!还有电机型号,我刚才查了参数,正好符合要求!结构那个点,我昨天测试的时候就觉得那里有点软,您一说我就明白了!太感谢您了!我明天就去买零件,等做好了一定给您发照片!”

紧接着,又是一条消息:“其实……我刚才发的设计图里,那个轮椅扶手不是道具。我三年前出车祸,腿断了,后来就退学修家电维生。阿明是我工友,当时车祸是他把我从货车底下拉出来的,自己却被钢管砸了手。我一直觉得欠他的,这次能遇到您,真是……真是太幸运了。您不知道,我昨天晚上对着电脑哭了半宿,觉得自己特别没用,连个义肢都做不好。现在我有信心了!”

陆云看着屏幕,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了弯。他想起自己第一次成功做出简易机器人时的心情,那种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的雀跃,比任何奖励都让人满足。但此刻的感觉更不同——不是为自己的成功,而是为能帮到别人而感到的踏实。

他回复:“不用谢,我也是正好懂一点。有问题随时问我,慢慢来,做机械最忌讳急。”

“好!太感谢您了大神!等阿明能用上新义肢,我一定让他给您寄我们老家的特产!是自己种的橘子,特别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