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东胡犯境

逃生三国 懒先生 2182 字 1个月前

司马懿道:“主公,臣以为,世间早有谶言,卧龙、雏凤,得其一可得天下。不过,臣以为这天下胜此二人者亦当有之,襄阳司马徽便是也。”

陈琦又道:“原来仲达也知司马德操耶?不知这襄阳司马与河东司马有相关乎?同宗?同族?”

司马懿叹道:“正是族叔。只是司马徽庶出,而仲达之父嫡出耳。”

嫡出,庶出,说真的,最讨厌这些东西。难道庶出的就不是自己儿子了吗?有本事你别弄那么多妾啊,没钱你搞那么多后代,搞毛啊!陈琦很无语,后果洒洒水。

街市之上,陈琦与司马懿并肩而行,司马懿略落后一拳之距。陈琦道:“没事,你靠过来些吧,我这样很累的。”

司马懿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虽然主公如此说,然而礼不可废,仲达不敢逾矩。”

陈琦笑着拍了拍司马懿的肩头,没有说话,只是笑着离开了。

当晚,司马懿方才用过晚膳,从人来报:“司马伯达来访。”司马懿哪里敢怠慢,连忙亲自迎了出来。司马朗见了司马懿,先以臣僚之礼相见,礼毕,司马懿又以兄弟礼拜了司马朗。这才相携着进了屋中,司马懿不敢居中而坐,于是又命人取来一个长案,置于中堂中右,而后挥退左右从人,二人这才闲话一会,司马懿问司马朗道:“兄长,主公今日与仲达街市闲游,后来说到嫡庶之事,主公笑着拍了拍仲达肩头而去。弟不解此中意图,兄长可知其中原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朗道:“我们这个主公最反感嫡庶的。据说,主公自己也是庶子。因此对嫡子深恨之。不过,愚兄往其祖居打探,此人对有本事的嫡子极为敬重,对于那些没有本事,又爱摆嫡子架子的压根就不理会。你如今与他说起礼法,他自然不以为然了。”

司马懿道:“然而礼不可废,不敬重礼法可还了得?”

司马朗道:“主公自然是知道礼法的,也是有法度的,但他的法度与先圣之法完全不同。不拘泥于旧法,又循规于旧法,而又优于旧法,这便是主公之法。仲达,你且学呢。”

此时的蒙古草原,一个强大的新部族,正在逐渐的崛起。他们就是后来的突厥。

突厥人也是匈奴之后裔,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他们和匈奴人一样,不甘于漠北的荒凉,却一直觊觎着中原的富庶。

但此时的突厥还在鲜卑的统治下,而匈奴,却已经被陈琦部给打压在博格多山附近,还被铁勒五部侵袭,南侵中原,不可能的。而鲜卑,和乌丸一样,是中原人口中的东狄,虽然与古东狄没有任何关系,但在中原人看来,居住在中原以外的无非是东狄、西夷、南蛮、北戎。

所谓中原,其实就是以河南为中心的,包括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南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湖北省的襄阳、 十堰、 随州、安徽省北部、江苏省的徐州地区,大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同时又是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和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

而山西大部分地区都被划入到了并州,而有并州之前,这里也被称之为东狄。商周之前,所谓的中土,可没有幽州和并州,这是祖龙统一中原之后,向北发展的结果。

以前看封神榜的时候,记得中原以北只有一个冀州,冀州已经是商汤最北的领土了。而当时并没有并州这个州,这个州当时还属于冀州范围内。

后来,周王封地给了嬴姓赵氏,建立了赵国,由于此地已属草原地貌,一直以来,由于和东胡接壤,国家一直被侵略,直到出了赵武灵王,他做到了。这位君主在位时期进行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全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试想一下在现实的今天如果全国军队改变为一个被视为边族的服饰和军种,这阻力该有多大。但赵武灵王办到了,创造了汉人学胡人的先河

“胡服骑射”政策,放弃中原人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国力大强。东北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呼和浩特 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 忻州市代县)、代(今河北 蔚县)三郡,并从今天的河北 张家口到内蒙古 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赵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