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目光在殿中扫视一圈,最终落在御座右侧:"老三。"
三皇子身形一顿,随即出列行礼:"儿臣在。"
"朕命你为钦差大臣,总领漕运稽查一事,张时安协理。"
皇帝的声音不容置疑,"三个月内,朕要看到成效。"
满朝哗然。
崔明远的脸色瞬间铁青,太师手中的玉笏差点跌落。
二皇子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老三这是疯了?竟敢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儿臣领旨。"三皇子碧清的声音平静如水,仿佛只是接了个游山玩水的差事。
退朝时,文武百官看三皇子的眼神宛如在看一个死人。
工部尚书悄悄对太常寺少卿道:"三殿下这是自断前程啊……漕运背后牵扯多少世家?他一个无母族支持的皇子也敢碰?"
太常寺少卿摇头叹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罢了。"
张时安没有跟随三皇子出宫,而是独自走在回寓所的路上。
"张大人留步!"一名小太监追上来,塞给他一张字条。
展开一看,只有八个字: "安心科考,静待春雷。"
他微微一笑,将字条凑到灯烛上烧成灰烬。
徐子睿在院门口焦急地踱步,见他回来立刻迎上:
"师兄!听说三皇子接了漕运的差事?这……"
"好事。"
张时安推开书房门,从暗格里取出一叠文书,"三殿下需要这份功劳,而我们需要他需要这份功劳。"
陈明哲瞪大眼睛:"师兄早就料到会这样?"
"从陛下让我写《漕弊策》那刻起,这就是必然结局。"
张时安蘸墨提笔,在纸上画出一张关系网,"漕运背后是崔家、马家、郑家,而这三家——"
他圈出三个名字,"分别是二皇子、五皇子和太师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