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珍同志目前是光明湖项目的总指挥,这个项目,同志们都清楚,是我们京州未来十年发展的龙头工程,关系到几百亿的投资,关系到数万人的就业。如果我们现在,在情况尚未完全明朗的时候,就贸然采取激烈的司法行动,万一消息泄露,引起投资商的恐慌,造成大面积撤资,这个损失谁来承担?这个政治责任谁来负?”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问句都充满了分量,压得陈海几乎喘不过气来。
李达康环视众人,看到陈海紧张的表情,看到季昌明的沉默,他很满意。
最后,他将目光落在高育良身上,语气诚恳地说道:“所以,我建议,为了稳妥起见,为了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先由我们市纪委对丁义珍同志进行‘双规’,在内部把问题查清楚。这样既能把人控制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工作的冲击。高书记,您看呢?”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将一个严肃的司法问题,巧妙地偷换成了一个需要权衡利弊的政治选择题。
他将自己摆在了“顾全大局、保护发展”的道德高地上。
陈海的脸色更加紧张,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季昌明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制止了。
季昌明则依旧眼观鼻,鼻观心,不发表任何意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祁同伟的身上。
在座的人都清楚,此刻,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的态度,至关重要。他的意见,将决定这杆天平最终倒向哪一边。
李达康的嘴角,噙着一丝志在必得的微笑。他看着祁同伟,眼神中带着几分期许和不容置疑的压力。
他相信,祁同伟这个急于上位的公安厅长,这个一直以来都表现得极为“识时务”的聪明人,一定会抓住这个向他这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表忠心的绝佳机会。
高育良也看着自己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他想看看,这个昨夜在他面前“幡然醒悟”的学生,究竟是真的脱胎换骨,还是在演一出更深的戏。
会议室里静得可怕,只能听到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滴答声,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宣判倒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李达康自信的注视下,祁同伟缓缓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警服,动作一丝不苟。然后,他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