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拨通了几个加密电话,一道道指令从他这间安静的办公室里,迅速地传了出去。
……
第一路反击,指向舆论。
当天深夜,王建民的秘书约见了一家与省建设厅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财经媒体主编。
一份提前准备好的“材料”被递了过去,里面包含了数个匿名的、来自吕州投资商的“控诉”,抱怨此次联合检查如何“影响生产”、“吓跑外资”。
次日清晨,《汉东经济观察》的公众号,便发布了一篇措辞客观却极具煽动性的深度评论文章——《雷霆执法或将引发吕州投资环境的“寒蝉效应”?》。
文章没有直接攻击祁同伟,却巧妙地将“安全检查”与“破坏营商环境”划上了等号,在省内的企业家圈子里,成功地制造了一股质疑和反对的暗流。
第二路反击,诉诸程序。
王建民连夜亲自拜访了省人大的一位与自己私交甚笃的副主任。
在他那间古色古香的书房里,王建民没有声泪俱下,而是拿出了一份由省建设厅连夜整理的“报告”,用详实的数据,论证了此次联合检查已导致“芯片产业园”下游数十家配套企业停工,每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
这番“以数据说话”的表演,成功地说服了那位本就对祁同伟“激进”风格不满的老领导。
第二天上午,一份由数名省人大代表联名签署的、措辞严厉的《质询函》,便被正式递交到了省委办公厅,要求省政府对此次“吕州联合检查行动”的法律依据、执法边界和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公开的、书面的说明。
第三路反击,也是最直接的一招——攻击办案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