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汉重”的悲歌

汉东省重工业集团,这座曾经被誉为“汉东工业长子”的巨型联合体,如今正步入它萧瑟的暮年。

凛冬的寒风,卷起地面上厚厚的灰黑色粉尘,在这座钢铁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上空盘旋,发出呜咽般的悲鸣。

一辆半旧的桑塔纳,挂着一个毫不起眼的京州本地牌照,缓缓驶入了“汉重集团”那片庞大到无边无际的生活区。

驾驶座上的,正是汉东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方志新。

他脱下了那身象征着权力的笔挺警服,换上了一身灰色的粗呢夹克,鼻梁上架着一副老式的黑框眼镜。

他胸前的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腋下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人造革公文包。

他现在的身份,是汉东省社科院的一名“学者”,前来调研“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困境”的课题。

这是祁同伟的“阳谋”。既然“天网”在“合法”的金融壁垒前暂时受阻,那他就必须用最原始、最接地气的方式,从这座钢铁堡垒的内部,找到那个“刑事案件”的入口。

而方志新,这位从刑警干起,最擅长伪装和人情世故的老将,就是执行这个任务的不二人选。

然而,当车辆真正驶入这片生活区时,即便是见惯了生死与罪恶的方志新,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刺痛了。

“悲歌”。

祁同伟给的资料上是这么形容的,但方志新觉得,这个词太轻了。

这不是悲歌,这是一座活生生的、正在腐烂和死亡的城市。

目之所及,尽是萧条。

道路两旁,那几排本该在冬日里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如今却蒙着一层厚厚的、仿佛永远也洗不掉的油污。

巨大的厂房区,本该是机器轰鸣、钢花飞溅的地方,此刻却死一般的沉寂。只有几根最高耸的烟囱,还在吐着稀薄的、有气无力的灰烟,仿佛是这座城市最后的喘息。

生活区里,所有的商店几乎都关门了。墙上,那些早已褪色的、上个时代的标语——“以厂为家,以厂为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寒风中,显得如此苍白而讽刺。

方志新将车停在路边,走进了那片筒子楼。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劣质蜂窝煤燃烧不充分所特有的、刺鼻的硫磺味,混杂着下水道返上来的、令人作呕的酸腐气息。

他看到,在小区的广场上,一群衣着单薄的老人,正排着长长的队。

队伍的尽头,是一个临时的施粥棚。

几个穿着“汉重”工服的年轻志愿者,正费力地从一口大锅里,往老人们的饭盒里舀着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白粥和几片菜叶。

“下岗了,放长假了。”一个蹲在墙角的老人,用浑浊的眼睛看着方志新这个“外来者”,麻木地说道,“说是放假,其实就是等死。一个月三百块的生活费,连买煤都不够。”

方志新的心,猛地一沉。

他走进那栋标着“汉重集团职工医院”的小楼。

大厅里没有开灯,阴冷潮湿。

挂号处的窗口紧闭着,上面用白纸草草地贴着一张通知:“因集团财务困难,医保报销系统暂停。所有费用,请职工自理。”

“自理?”

方志新在一个病房门口,听到了压抑的哭声。

一个中年妇女,正跪在病床前,床上躺着一个插着氧气管、呼吸微弱的老人。

“爸……你再挺挺……我再去借……我再去借……”

“别借了……”床上的老人费力地抬起手,似乎想去拔掉氧气管,“一辈子的工伤啊……到了……到了老了,厂子……厂子不管了……这叫什么……什么事啊……”

方志全新身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