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买手伊莎贝拉·门多萨(Isabella Mendoza)女士到来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薇草”新厂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气氛。这不再是简单的订单交付,而是一次关乎未来命运的实力展示。
李薇事无巨细,亲自把关。车间进行了彻底的清洁和整理,所有机器设备都调试到最佳状态。生产流程被重新梳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清晰、规范。她甚至让周秀兰紧急培训了几名口齿伶俐、手艺最好的女工,准备在必要时用简单的英文介绍工艺——这是她从陈安妮夫人那里学来的,让产品自己“说话”,让工匠的双手成为最好的名片。
她还精心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产品陈列室,不仅展示了即将给伊莎贝拉女士看的新样衣,还将“薇草”从创业初期到现在的代表性作品,以及火灾前后、重建过程的照片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展板。她想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品牌的故事,一种坚韧的精神。
伊莎贝拉女士到来的那天,她身着一身利落的黑色套装,气质清冷而专业,身边跟着一位华裔助理兼翻译。她的目光锐利,似乎能穿透一切表面文章。
李薇深吸一口气,带着周秀兰和张强,以不卑不亢的态度迎接了这位重要的客人。没有过度热情的寒暄,而是直接引导她进入车间。
车间里,缝纫机规律地鸣响,工人们全神贯注,操作熟练。伊莎贝拉女士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着工人的手势、线迹的处理、面料的状态。她偶尔会通过助理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种刺绣是纯手工的吗?”“面料的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如何控制不同批次的色差?”
李薇和周秀兰尽可能专业地回答,遇到复杂的工艺术语,周秀兰的翻译偶尔会卡壳,李薇便会亲自上前,拿起半成品,用手势和简单的词汇结合,直接演示给伊莎贝拉看。她的眼神专注而真诚,对工艺的了如指掌和热爱,似乎跨越了语言的障碍。
伊莎贝拉女士的脸上始终没有太多表情,但她的目光在李薇亲自演示时,微微停留了片刻。
随后进入产品陈列室。当伊莎贝拉看到那组记录着“薇草”从火灾废墟到重建的照片时,她的脚步停了下来。她仔细地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焦黑场景和如今明亮整洁的新厂对比,目光最后落在李薇那双如今已基本愈合却仍隐约可见伤痕的手上。
李薇的心提了起来。她不知道这位见多识广的买手会对这种“卖惨”式的展示作何感想。
伊莎贝拉沉默了几秒,然后通过助理问道:“李女士,火灾后,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来,并完成了那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订单?”
李薇沉吟片刻,透过翻译,认真地回答:“门多萨女士,对我们来说,那不仅仅是一批订单,更是一个承诺,是我们‘薇草’活下去的尊严。布料可以烧毁,厂房可以重建,但手艺和信誉,烧不掉。我们只是做了唯一能做的事——履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