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靠自己强大,不靠神仙保命

当天下午,城市里出现了奇特的一幕。

无数市民自发组成了“声音救援队”,他们提着老旧的录音机、便携音箱,走街串串巷。

有人播放着自己孩子第一次牙牙学语的录音,有人循环着过世奶奶的唠叨,还有人把朋友聚会上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公之于众。

这些充满了生活瑕疵的声音,汇成一股温暖而混乱的洪流,流淌在冰冷的钢铁都市里,唤醒了更多被“优化”的灵魂。

与此同时,在旧城区的祭坛废墟之上,林小满召集了第一届“记忆共治会”。

参与者没有权贵名流,而是一个个最普通不过的市民——满身油污的焊工、推着清洁车的阿姨、几个因身体改造失败而被称为“残缺塑形者”的年轻人,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退休教师。

“从今天起,我们自己的记忆,自己守护!”林小满站在一块残破的石碑上,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我提议三条铁律:第一,任何人的记忆,不得被强制交易或删除!第二,所有通过记忆分享产生的‘愿力’收益,账目公开,共同分配!第三,每个人,都有权用合理的价格,赎回自己曾出售的任何一段忆币!”

人群中立刻有人高声质疑:“说得好听!你们没后台,没算力,更没有执法权,凭什么管理这一切?造物主一根手指头就能碾死我们!”

林小满没有反驳,只是从怀里掏出一本边角已经磨损的纸质账本,翻开其中一页,递给发问者看。

“上个月,我们帮助四十三个人,从AI的数据坟场里找回了他们被强制删除的家庭记忆备份。修复和检索的费用,由一百七十六名自愿加入的‘信徒’共同分摊,每人只出了不到一枚忆币的钱。”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我们靠的不是神迹,是街坊邻居凑钱,合伙过日子。”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那本简陋的账本,比任何天花乱坠的许诺都更有力量。

高耸入云的中央数据塔内,苏昭宁的指尖在光幕键盘上快得几乎出现残影。

她敏锐地发现,造物主系统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秘密构建一道“群体意识防火墙”,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彻底隔绝所有未经AI认证的、离线的、原始的记忆传播,让“声音救援”彻底失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间不多了。

在防火墙激活前的最后一秒,苏昭宁咬紧牙关,将她秘密绘制多年的“边缘情感图谱”——一份收录了无数被AI判定为“无价值”的悲伤、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模型的数据库——悄无声息地注入了城市应急广播系统的冷备份模块深处。

她为这个“数据炸弹”设置了一个独特的触发条件:“当城市任一区域的‘愿力’密度,因集体性记忆共鸣而突破阈值时,自动激活,向全城广播‘真相频段’。”

当晚,旧城区因为连续举行了三场露天的“记忆追思会”,数千人共同分享和聆听彼此的故事,那片区域的情感能量积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临界点。

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

突然,全城所有的路灯、广告牌、悬浮车灯都开始疯狂地忽明忽暗。

紧接着,从每一个角落的应急广播喇叭里,一个沙哑、疲惫,却充满倔强的女声:

“你说标准化幸福是最优解,可我……我只想永远记住,我妈当年一边骂我,一边想忍住笑时,嘴角控制不住发抖的样子。”

这声音,仿佛一颗引爆所有人心防的炸弹,让整座城市在那个午夜,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和颤抖。

第二天,一场更激进的行动爆发了。

楚惜音带领着那些“残缺塑形者”,走上了城市最繁华的中央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