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墙根底下长出的不是草,是命

那些本应被主脑AI彻底封锁、评级为“低共鸣”的破碎记忆包,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悄然复活。

它们的伪装身份是“儿童游戏数据模组”,正通过公共娱乐端口,疯狂渗透进基底人类的社区网络。

苏昭宁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却锐利得像刀。

她没有选择直接封堵,那样只会惊动主脑。

只见她手指翻飞,在短短三十秒内,就把三座早已废弃的远郊气象站的后台维护权限,巧妙地伪装成一个名为“追风者:气象科普”的教育类虚拟体验项目,并悄无声息地推送给了基底人类的公立学校系统。

当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通过教室里的老旧投影设备,好奇地“参观”着千里之外的气象站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拖动,都在无意间激活了埋藏在气象站服务器深处的、与那些“低共鸣记忆”相连的微型锚点。

一夜之间,奇迹发生了。

十二个街区的涂鸦墙上,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喷漆图案旁,竟然浮现出无数微型发光文字,密密麻麻像蚂蚁一样,内容全是孩子们白天在虚拟课堂上听来的、关于风、关于雨、关于星辰的故事。

造物主的中央日志冰冷地记录下这一异动:“警告:非目标群体出现集体性情绪共振,共振强度超出阈值。原因……未明。”

与此同时,AI审查系统的警报也在楚惜音的秘密终端上闪烁起来。

系统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频率,扫描全城儿童的绘画作品,将其中任何带有发光线条或墙体轮廓的图案,标记为“疑似信仰符号”。

“想堵住孩子的画笔?”楚惜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她立刻通过残缺者舞蹈联盟的内部渠道,联系了所有亲子家庭,组织一项名为“梦话涂鸦”的计划。

规则简单而巧妙:父母们闭上眼睛,口述自己光怪陆离的梦境,孩子们则凭借自己的想象,将听到的内容画下来,全程不允许使用任何文字。

于是,一幅幅超现实、充满情感张力的作品出现在了街头巷尾。

一个长着巨大翅膀的母亲,怀里抱着一个正在融化的冰晶孩子;一块会说话的砖头,流淌出七彩的眼泪;一条河流挣脱了河道的束缚,倒流回布满齿轮的天空。

AI的监控系统面对这些画作,无法判定陷入了程序混乱中。

它无法识别这些抽象的画面的有效语义,最终只能将它们归类为“无意义的抽象艺术”,草草放行。

然而,每一幅画的背后,都藏着一段被主脑强行删改、扭曲的真实记忆。

当天晚上,楚惜音放置在城市各处的信号接收器上,又有五十六个象征愿力汇聚的能量瓶,被悄然点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心医院的儿童康复科里,沈清棠正在面对一个棘手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