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京城内热闹非凡,许多百姓得知此事后,纷纷跟随其后,远远观望康熙祭祀孔子的盛大场面。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在曲阜孔庙内,康熙皇帝缓缓地走向孔子的牌位前,他面色凝重,眼神专注而虔诚。
他缓缓跪下,身体前倾,额头轻轻触碰到地面,然后起身,再次跪下,重复这个动作,一共行了二次,每次都显得格外庄重和肃穆。
接着,他又连续叩头六次,每一次叩头都伴随着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向孔子表达着他内心深处的敬意。
这种行礼方式被称为二跪六叩,是一种非常庄重的礼节,表示对受礼者的极度尊敬。
在古代,下跪叩头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只有在特定场合和面对特殊人物时才会使用。
一般来说,三跪九叩是最高规格的礼节,通常用于拜见皇帝;
而二跪六叩则是除了拜见皇帝外,最大的礼仪之一,常用于祭祀、朝拜等重要场合。
远处观看的京城百姓们看到康熙皇帝如此恭敬地向孔子行礼,纷纷交头接耳,赞叹不已。
他们低声议论道:“哎呀,你看皇上真的是给孔子行大礼了……”
另一个人附和道:“是啊……这皇上如此心诚,必定能当一个明君呐!”
康熙祭祀完孔子,已经着实打压了议政王大臣嚣张的气焰。
这一日夜里,万籁俱寂,康熙正在寝宫休息。
突然,一个太监匆匆忙忙地跑进来,递给康熙一封奏折。
康熙接过奏折,打开一看,原来是甘肃巡抚刘斗的奏折。
他仔细阅读完后,脸色变得沉重起来。
康熙放下奏折,双目凝视着远方,深深地叹了口气。
康熙这天夜里并没有立即批阅这个奏折,反而选择将它留在手中,没有下发处理。
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
毕竟,作为皇帝,他通常会尽快处理政务,尤其是重要的奏折。
此时,北京城已经进入了秋天,天气渐凉,寒霜露水凝结,树叶纷纷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