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和认同。
他们知道,在鳌拜掌权期间,这议政王大臣虽然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已失去了大部分权力。
然而,当康熙成功扳倒鳌拜后,为了稳定局势并恢复朝廷秩序,他不得不恢复祖制,重新启用议政王大臣。
但经过这半年多的时间,康熙也逐渐认识到了这议政王大臣制度的弊端。
这些大臣们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甚至可以影响皇帝的权威。
这种情况使得康熙感到压力重重,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
“魏大人,朕其实也想效仿明朝,改为内阁,以将所有的大权集中,可如今这八王中有五位是大爷、哥哥辈分的亲王,若想要改革,这其中的阻力,可是不小啊!”康熙说完,接连叹气。
谁都知道这想要改革,议政王们肯定会出手阻拦。
他们可不想将手中的权利分出去、甚至是丢掉权利。
“皇上,想当年顺治爷,于顺治十七年就开始着手改革,重用汉臣、儒臣,增设内阁、增设大学士。可后来的荣亲王去世、董鄂氏去世,接连打击顺治爷.....这顺治爷的梦想,就是效仿明朝,改革弊政......”魏裔介说到这里,不禁红了眼圈。
康熙皇帝静静地听着,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改革的艰难,但也明白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
然而,面对众多亲王和议政王们的反对,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魏裔介微微躬身,语气郑重地问康熙皇帝:“皇上,您可知顺治爷当年为何要进行改革吗?”
康熙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回答道:“朕自然知晓,顺治爷是希望通过改革来消除满汉之间的隔阂,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啊!”
魏裔介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然后继续说道:“正是如此,顺治爷深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大同。而如今,皇上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
康熙皇帝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说:“朕明白,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艰辛,但朕已下定决心,绝不退缩。”
魏裔介欣慰地看着康熙皇帝,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坚信,这位年轻的皇帝具备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皇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老臣都会全力支持您。”魏裔介郑重地表示。
作为顺治年间最为重要的汉臣之一,尤其是范文程隐退之后,顺治最重视的汉人便是魏裔介了。
可以说,顺治的汉化政策,魏裔介是全程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