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魏裔介发狠,厄尔困死刑

康熙正史 洗马 1164 字 18天前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向魏裔介示意。

现在事情闹得这么大,朝廷已经无法再袒护厄尔困了。

如果不杀厄尔困,那么就无法平息士子们的愤怒。

魏裔介的话音刚落,这张英便说道:“臣附议,厄尔困若偿命的话,儒生见朝廷按大清律法办事,也不能说什么了。即便是王公家的奴才,杀人也要偿命,更说明这朝廷是有法度的,是值得儒生效劳的。”

张英的话一出口,朝堂之上的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表示赞同。

毕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厄尔困因为身份特殊而免罪,那么其他人又该如何看待朝廷呢?

这样做不仅能够平息儒生们的不满,还能让更多人看到朝廷的公正和严明。

这时,陈廷敬站出来说道:“臣附议,如今满汉一家,若满人杀死了汉人不予以偿命,那汉人便会以此为由,甚至闹出大事啊,到时候朝廷如何安抚这天下百姓。”

陈廷敬的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为之动容。

的确,现在的大清朝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满族政权,而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如果因为厄尔困的身份而网开一面,那么汉族人必然会心生不满,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只有通过公正地处理此案,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熊赐履此时本来不想说话,但其他三人都说了,他也只能站出来说道:“杀一个犯了罪的厄尔困,可以得到天下千万士子之心,亿兆黎民百姓之心,厄尔困死的值!厄尔困就算是为了大清国,被斩了也是值得的。”

熊赐履的这番话更是将整个事件上升到了国家大义的层面。

他指出,通过处决厄尔困,可以赢得广大士子和百姓的心,从而巩固国家的统治根基。

虽然厄尔困个人或许会因此失去生命,但从大局来看,这对大清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听到这里,这安亲王、康亲王也不说话了。

他们知道,凭他们的口舌,肯定是斗不过这群儒生的。

面对如此强大的舆论压力,他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