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所谓的庶吉士究竟是怎样一种官职呢?
原来,这一制度乃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创立。
当年,朱元璋敏锐地察觉到那些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的进士们,若是直接授予他们官职,常常难以胜任其职。
于是,他便想出了设立庶吉士这个特殊职位的办法。
这些被选中成为庶吉士的进士们,将会接受更为严格和系统的培养与历练,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于是乎,朱元璋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要从那些通过殿试、荣登进士之列的人群里精挑细选出一部分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些被选中的幸运儿将被安排进入各个政府部门,开启一段特殊的学习之旅——他们只需旁观政事,却无需实际参与决策制定。
朱元璋独具匠心地借用了《书经》里面"庶常吉士"这个称谓来指代这群进士,并由此得名"庶吉士"。
时光流转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更是别出心裁地指派庶吉士们踏入翰林院深造。
此后每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都会涌现出一批新的庶吉士。
尤其是步入明朝中叶之际,庶吉士逐渐演变成与皇帝最为亲近之人。
他们身兼重任,宛如皇帝的私人秘书一般,能够直接涉足国家政务和重大事务的处理工作。
正因如此,朝堂之上的内阁重臣们,绝大多数皆源自于庶吉士这一群体。
根据《明史》所记载:自天顺年间开始,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若非翰林出身者,则难以进入内阁任职。
而且,每当庶吉士初入仕途之时,众人已然将其视为未来宰相的储备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