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虽被魏裔介说得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但内心深处对那起居注之事仍存有疑虑。
于是乎,康熙开口发问道:“魏爱卿,不知这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官员,究竟是何许人也?”
实际上,康熙真正想要询问的是,倘若自己对起居注官缺乏信任,亦或是起居注官不慎泄露了自身的机密要事,那么届时又当如何应对呢?
要知道,这起居注乃是连皇帝本人都无权阅览之物,不管起居注官所记载的是关于皇帝的善举美行,还是恶事劣迹,皇帝皆无从知晓。
闻听此言,魏裔介轻笑一声,答道:“陛下,这起居注官一职嘛,不妨交由日讲官兼任即可,如此一来,陛下便可高枕无忧矣。”
待魏裔介话音刚落,一旁的陈廷敬立即跨步而出,回应道:“甚妙!这日讲官本属内弘文院之人,经改制后则由大学士兼任,同时还肩负着记录《起居注》之重任。”
康熙微微皱起眉头,缓缓地摇了摇头,目光深邃而凝重:“这《起居注》之事,还需朕再斟酌一番。不过,除了它之外,关于其他事项,如康亲王、安亲王以及庄亲王你们是否皆已达成共识呢?”
康亲王眼见康熙对《起居注》持有保留态度,心中暗自思忖。
毕竟其余诸项皆是些文职事务,与国家大政并无直接关联。
于是他向前一步,恭敬地答道:“启禀陛下,微臣赞同对内三院进行革新之举!”
紧接着,安亲王亦颔首示意,表示附和道:“微臣亦无异议......”
此时,庄亲王双手抱拳,郑重其事地开口道:“但请陛下放心,只要不设立《起居注》之官职,确保不会泄露圣上的机密要事,对于其他方面,微臣一概应允。”
话音未落,惠郡王和温郡王相继站出,齐声表态支持此项决议。
而那裕亲王和恭亲王自不必多言,前者乃康熙之兄,后者则为其弟,向来唯康熙马首是瞻,此刻更是毫不犹豫地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