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明珠等人见机行事,趁机向康熙皇帝上奏道:“姚启圣此人,喜好夸夸其谈,行事浮夸,就如同圣上您所洞察的那样啊。”
康熙皇帝在圣旨中,对施琅进行了大肆封赏,册封他为靖海侯。
然而,话锋突然一转,康熙皇帝对姚启圣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姚启圣并未真正渡海进剿敌军,如今看到台湾归顺,海寇被平定,便妄言自己曾经保举过施琅,还用一些毫无益处的虚假言辞来粉饰自己,显然是想要将施琅的功绩据为己有啊!”
朝中那些善于见风使舵的文武大臣们,见到康熙皇帝的态度如此,便纷纷上书弹劾姚启圣。
他们指责姚启圣“浪费钱粮”、“夸大其功”,甚至企图“卸磨杀驴”,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皇帝和施琅,而将姚启圣这位最大的后勤功臣彻底踩在脚下。
康熙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姚启圣之前虽有议叙之旨,但现在应该停止执行。”
就这样,姚启圣不仅所有的功劳都被抹杀得一干二净,而且还落得了个无功有过的下场。
施琅听完这些事情,脸上露出惭愧、又伴着同情之色:“姚总督......他......他是如何去世的?”
“大人他……他接到圣旨时,正在灯下看海防图,听到太监宣读……当场就一口血喷了出来,晕死过去……”老管家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醒来后,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是拉着我的手,颤抖着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老管家从怀中掏出一张满是褶皱和泪痕的纸,递给施琅。
施琅颤抖着手接过,只见上面用微弱的笔迹写着五个字,力透纸背,仿佛用尽了生命最后的气力:
“不服气,不服输!”
写完这五个字,姚启圣便撒手人寰。
他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家产的遗言,没有一句对家人的嘱托,只有这五个字,是他对这不公世道最决绝的呐喊。
“不服气,不服输……”
施琅喃喃地念着这五个字,手中的纸片仿佛有千斤重。
他眼前浮现出姚启圣那张清瘦而固执的脸,想起他们过去的无数次争吵。
他一直以为那是政见之争,是权力之斗,直到此刻他才明白,在那层外壳之下,包裹着的是一颗何等赤诚、何等炽热的报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