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走进石屋,只见中央的沙盘上,秦国与六国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栩栩如生,沙盘下的灵脉装置能让地形随灵力变化,模拟不同的战场环境。他拿起代表秦军的小木人,在沙盘上摆出金锁阵的雏形:“此处设伏,此处断后,此处需以灵脉炮压制…… 你们要让学员明白,阵法不仅是术法,更是兵法与法理的结合。”
李信认真记下嬴政的指点,心中对 “法脉同修” 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启灵院的课程早已超越单纯的术法传授,而是将法家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的思想融入灵脉修炼,让修士们既懂如何布阵杀敌,更懂为何而战 —— 为秦国的统一与法治。
启灵院的兴盛也引起了朝堂的关注。不少大臣上奏,建议将启灵院模式推广至全国,在各郡设立分院。嬴政虽未立刻应允,却下令从启灵院选派五十名优秀修士,前往边境各郡担任 “灵脉尉”,负责灵脉防御与修士管理 —— 这既是对启灵院的肯定,也是让修士们在实践中成长的历练。
“李教习,边境传来的‘幽冥煞气’样本已分析完毕。” 一名修士拿着竹简匆匆走来,竹简上绘制着煞气的符文结构,“这种煞气与长平之战的玄甲尸兵煞气同源,却更具腐蚀性,需用‘离火符’与‘秦法镇邪符’混合压制。”
小主,
李信接过竹简,眼中闪过凝重。自龙门之战后,列国修士频繁在边境制造事端,各种邪术层出不穷。他立刻召集学员:“今日加课,研习幽冥煞气的克制之法。记住,我们不仅是修士,更是秦国的盾牌。”
演阵场上,修士们迅速列阵,按照李信的指令布设 “离火阵”,阵中燃烧的符火与秦法符文交织,形成一道金色火墙。当煞气样本被引入阵中,立刻被火墙灼烧,发出滋滋的声响,化为无害的青烟 —— 这正是启灵院的实战教学,将边境威胁转化为教学案例,让学员们在学习中直面危机。
随着启灵院声名日盛,一些隐藏的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朝堂上,有大臣隐晦地指出,启灵院的快速扩张可能引起 “法道学院” 的不满。法道学院是秦国另一所重要的修士学院,历史更悠久,却长期被吕不韦的势力掌控,与启灵院的 “寒门化” 不同,法道学院多招收贵族子弟,教学偏向传统术法,与启灵院的法家务实风格格格不入。
“王上,法道学院近日多次派人观摩启灵院教学,似有不满。” 昌平君在一次议事时提及,“其院正李斯虽是法家出身,却与吕不韦过从甚密,恐对启灵院的发展不利。”
嬴政正在批阅启灵院的新教材,闻言淡淡一笑:“朕知道。启灵院是新生的力量,法道学院则积弊已久。水至清则无鱼,有竞争方能进步。”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但竞争需有规矩,若有人想以权谋私,阻碍秦国修士培养,朕绝不姑息。”
这番话被内侍传到宫外,很快便落入法道学院院正李斯耳中。李斯站在学院的 “藏经阁” 内,看着满架由吕不韦资助修订的术法典籍,眉头紧锁。他知道,嬴政对启灵院的重视,实则是对法道学院的敲打,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 一场针对旧势力的整顿,已在悄然酝酿。
启灵院的夜晚依旧灯火通明。论法堂内,李信正在给学员们讲解《商君书》中的 “壹赏壹刑壹教”,堂外的灵脉灯如同星辰般排列,与天上的北斗七星遥相呼应。新院的扩建工程仍在继续,工匠们借着月光施工,夯土的号子声与修士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充满希望的乐章。
李信站在文心树的新苗旁,看着石碑上新增的阵亡修士姓名,又望向远处灯火辉煌的咸阳宫。他知道,启灵院的 “新功” 不仅在于战场胜利,更在于为秦国培养了一批忠于法治、务实敢战的年轻修士。而这份兴盛,注定会触动旧势力的利益,未来的道路绝不会平坦。
夜色渐深,启灵院的灯光渐渐熄灭,只有演阵场的 “守阵灯” 依旧亮着,如同警惕的眼睛。灯下,新刻的 “启灵院训” 熠熠生辉:“法为骨,脉为血,心为灯,护秦土。” 这十六个字,既是启灵院的精神内核,也是嬴政强化修士培养、巩固秦国根基的决心体现 —— 而这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法道学院整顿,埋下不可逆转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