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嬴政微服查民情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2871 字 17天前

嬴政看着这一切,想起了当年自己在启灵院的时光,那时寒门修士寥寥无几,如今却已是主流。他对蒙恬道:“启灵院是法统的未来,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成为秦法最坚定的守护者。”蒙恬点头:“他们从入学起就受秦法熏陶,知法、懂法、守法,将来才能用法护民。”

离开启灵院时,恰好遇到放学的生徒们。孩子们三三两两讨论着功课,路过灵田时,还会主动帮农夫捡拾掉落的灵谷。一名孩子说:“老师讲,秦法不仅要学,还要做,帮农夫干活也是守法的一部分,因为‘耕战兴邦’嘛!”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对秦法的认同。

归途深思定初心

夕阳西下,马车开始返程。嬴政靠在车厢壁上,翻看白天记录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见闻:灵材市商户的规矩经营、灵田农夫的丰收期待、茶馆老者的“法如渠水”论、启灵院生徒的朝气蓬勃……每一条都印证着秦法在民间的生根发芽。

“陛下,今日所见,百姓对秦法的认同远超预期。”李斯整理着记录,语气中带着欣慰,“他们虽抱怨法严,却认可严带来的安稳;虽不懂法统理论,却珍惜法带来的公平。”蒙恬补充:“尤其是‘夜不闭户’这句评价,比任何颂词都珍贵,这是民心最真实的写照。”

嬴政合上竹简,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声音带着感慨:“商君当年变法,承受了多少骂名?如今百年过去,秦法终于被百姓理解、接受。以前总担心法不够严,怕乱法者抬头,今日才明白,百姓要的不是宽与严,而是公平与安稳。”

他想起茶馆里老者的话,又想起农夫对灵田增产的喜悦,对李斯道:“秦法的完善永无止境。回去后,让灵脉署细化‘灵脉奖励制’,对守规矩、产量高的农夫,奖励要更实在;让廷尉府修订‘连坐法’,对非故意牵连者,可减轻处罚,体现法的温度;让法道学院增加‘秦法与民生’的课程,让学子们更懂百姓需求。”

李斯一一记下,心中对嬴政的敬意更深——这位帝王不仅能定法统、平叛乱,更能从百姓的只言片语中找到完善秦法的方向。

马车驶近咸阳宫时,嬴政再次掀开车帘,望着暮色中的咸阳城。家家户户炊烟袅袅,街道上虽有巡逻的锐士,却不见紧张气氛,百姓们或在门前纳凉,或在灯下缝补,一派安宁祥和。镇灵塔的金光在夜色中格外明亮,与家家户户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法统安邦”的温暖画卷。

“民心安,则法统固。”嬴政轻声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接下来,便是秋收了,要确保灵田收成顺利,让百姓的付出有回报,让秦法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伏笔秋收待丰年

微服私访的见闻,让嬴政更加坚定了推行秦法的决心。回宫后,他立刻召集相关部门,部署秋收前的准备工作:

灵脉署被要求加强灵脉监测,确保镇灵塔全力运转,为秋收提供充足灵气;廷尉府加大对“偷抢灵谷”行为的打击力度,派出巡逻队在灵田区昼夜巡逻,张贴“秋收禁盗令”,明确“偷一罚十,连坐家人”的规定;地方官府则组织农夫修缮粮仓,准备晾晒场地,确保收成后能及时存储。

法道学院的学子们被组织起来,成立“秋收助农队”,前往灵田区帮助老弱病残农户收割,同时宣讲“秦法护秋收”的政策,解答农夫疑问。韩平所在的助农队还发明了“灵谷速干符”,能缩短灵谷晾晒时间,深受农夫欢迎。

嬴政还特意下旨:秋收后举行“庆丰大典”,表彰灵田增产的农户、守法经营的商户、进阶显着的修士,奖品包括灵田使用权、丹药、法器等实用物品。“要让天下知,守法者有赏,勤劳者有得,这才是秦法的真谛。”

这些部署,既是对微服见闻的回应,也为下一章节“法统深入人心显”埋下了伏笔。咸阳城的空气中,除了灵谷成熟的清香,还弥漫着期待的气息——百姓们盼着秋收,盼着丰收后的奖励,更盼着秦法带来的安稳日子能长久持续。

夜色中的咸阳宫,嬴政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秦国的灵田区与启灵院,人皇法印在掌心散发着温润的金光。他知道,法统的深入人心,不在于威严的诏令,而在于每一块增产的灵田、每一个进阶的修士、每一句百姓口中“夜不闭户”的评价。而即将到来的秋收,将是检验秦法成效的最佳试金石,也是法统真正扎根民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