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望着城外越来越近的楚军营帐,心中虽焦虑,却仍强作镇定:“父老乡亲们放心,我已派人向项王请和,说我只是代守咸阳,绝无称王之意。”他不知道,项羽早已在军帐中下令:“入咸阳后,烧杀三日,阿房宫、秦宫室,尽数焚毁!”
楚军抵达咸阳城下时,并未立刻攻城,而是在城外举行了一场“祭旗仪式”。项羽命人将函谷关、新安等地的秦军首级堆积成山,浇上油脂点燃,火光冲天,连咸阳城头的公告碑都被映照成血色。赤甲修士们围着火堆跳起巫舞,口中吟诵着古老的复仇咒语,声音凄厉,让城上的义军士兵都不寒而栗。
“刘邦小儿,速速出城受死!”楚军阵中传来喊话,“若敢抵抗,城破后鸡犬不留!”刘邦在城上沉默良久,最终决定亲赴楚营谈判,却被张良拉住:“项王盛怒之下,谈判无用,只会自投罗网。我们需坚守待变,同时派人联络诸侯,陈说项王暴行,争取支持。”
然而,咸阳城的防御远不如函谷关坚固。楚军的赤甲修士在城外布下“焚城阵”,引动地脉火气攻击城墙,城砖在高温下噼啪作响,守军的灵力防御符如同冰雪遇阳般融化。三日后,城墙东南角出现缺口,楚军如潮水般涌入,咸阳城的末日终于来临。
阿房烈焰:三月不灭的霸王真火
楚军入城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冲向阿房宫。这座秦廷最奢华的宫殿群,自秦始皇时期开始修建,绵延三百余里,宫室楼阁依山而建,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殿内的“通天柱”由昆仑灵木打造,柱身缠绕着用修士精血绘制的“通神符”,据说能沟通天道。
项羽骑着乌骓马踏入阿房宫的前殿,看着殿内的金玉铺地、明珠作灯,怒火更盛:“秦始皇、秦二世享尽奢华,害得天下百姓流离失所,今日我便烧了这劳民伤财的宫殿!”他取下腰间的“焚天符”,注入霸王真火,随手扔向梁柱。
符纸落地的瞬间,熊熊烈火腾起,火焰呈诡异的青黑色,正是霸王真火的特征。这种火焰不焚草木,专烧灵力之物,通天柱的灵木遇火即燃,柱身的通神符在火焰中扭曲,发出凄厉的尖啸。赤甲修士们见状,纷纷催动焚天诀,火焰顺着回廊蔓延,很快便吞噬了整个前殿。
诡异的是,这火遇水不熄,遇土不灭,反而越烧越旺。阿房宫的“水殿”本以灵泉环绕,火焰蔓延至此,灵泉竟被烧成蒸汽,水汽中夹杂着金色的灵力火花;“瑶台”上的玉石栏杆在火中熔化,流淌成金水,渗入地下,与地脉灵气混合,让火势更加狂暴。
霸王真火一烧便是三月。这三个月里,咸阳上空浓烟不散,火光映照得天地都呈赤色。附近的百姓远远望去,只见阿房宫的方向如同有一轮血日悬空,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灵力气息,吸入后便觉头晕目眩。灵脉监的老修士哀叹:“这火焚的不仅是宫殿,更是关中的灵脉根基啊!”
火焰熄灭后,阿房宫已成一片焦土,唯有少数石质建筑残存,上面布满灼烧的裂纹,裂纹中隐隐有火光流动——这是霸王真火渗入石脉的迹象,多年后仍有人在月夜看到焦土上泛起青黑色的火苗,据说那是被烧死的工匠与宫女的怨魂所化。
金人熔毁:灵脉失衡与灵气暴走
楚军的怒火并未因焚烧阿房宫而平息。项羽听闻咸阳宫前的十二金人是秦始皇“镇国之宝”,便下令熔毁这些象征秦权威严的巨像。十二金人由天下兵器熔铸而成,高十丈有余,分列宫门两侧,每座金人腹中都藏有“镇灵珠”,能稳定关中灵脉,是大秦气运的象征。
熔铸金人的过程惨烈而粗暴。楚军修士没有使用常规的熔炉,而是直接以霸王真火炙烤,金人的青铜外壳在高温下渐渐软化,流淌成铜水,滴落在地发出滋滋声响。第一座金人熔化时,咸阳宫的地脉轻微震颤,宫门前的石板浮现出细密的裂纹;熔到第三座时,关中的灵泉开始沸腾,喷出丈高的水柱;当第六座金人在火焰中崩塌时,异变陡生!
“轰隆——”一声巨响,咸阳地底传来龙吟般的咆哮,十二金人原本形成的“十二地支镇灵阵”彻底崩溃,残存的六座金人剧烈摇晃,表面的符文寸寸断裂。藏在金人体内的镇灵珠失去束缚,爆发出耀眼的灵光,随即在霸王真火中炸裂,蕴含的灵脉之力如洪水般涌出,冲击着关中的灵脉网络。
小主,
关中的灵气彻底失控,陷入狂暴。咸阳城内,地面不断隆起,裂开深不见底的沟壑,黑色的煞气从沟中喷涌,将靠近的楚军士兵卷入;灵田的紫禾在瞬间枯黄,又在瞬间疯长,结出的谷粒漆黑如墨,散发着不祥的气息;空中的灵气形成巨大的漩涡,将房屋、树木卷入其中,旋转的气流中夹杂着金色的灵火与黑色的煞气,如同天地倒悬。
最可怕的是“灵脉风暴”的形成。在咸阳以西的平原上,狂暴的灵气汇聚成一道顶天立地的灰色风柱,风柱中电闪雷鸣,隐约可见破碎的灵脉片段与扭曲的灵力符文。风暴所过之处,村庄被夷为平地,灵脉节点彻底崩碎,连楚军的修士都难以抵挡,不少人被风暴卷入,灵力溃散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