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圣人挥笔动山河,万民筑坝锁蛟龙!

那个“力”字,笔画简单,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重。

它就那样静静地停在黑色的木板上,瞬间攫住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

林凡没有解释这个字的意思,而是转身,指着祠堂外那片正在开垦的荒地。

“你们看外面。”

孩子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他们的父亲,他们的兄长,正在那片土地上,挥动着锄头,一下,一下,将坚硬的板结地翻开。

“你们的爹,你们的哥哥,正在用身上的东西,把不能种庄稼的荒地,变成能长出粮食的好田。”

林凡收回手,指了指木板上的那个字。

“这个东西,就叫‘力’。”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光有身上的力气,还不够。我们还要用这里的力气,去想办法,怎么让地里的庄稼长得更多,怎么让水渠修得更直,怎么让日子过得更好。”

他拿起木炭,在那个“力”字旁边,又写下了两个字。

“格物。”

“格物,就是弄明白天底下的道理。弄明白种子为什么会发芽,弄明白水为什么往下流,弄明白怎么用最小的力气,办成最大的事。”

“这就是我们学堂,要教给你们的根本。”

没有之乎者也,没有圣人微言大义。

林凡用最直白的方式,给这些山野里的孩子,上了他们的第一课。

第二天,李秀才如约而至。

他背着一个破旧的书箱,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风尘仆仆,却双眼明亮。

他看到祠堂里那些坐得歪七扭八,却努力挺直腰板的孩子,看到那块写着“力”与“格物”的黑板,对着林凡,深深一揖。

“林案首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某,受教了。”

有了李秀才的加入,学堂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然而,林凡的心思,却已经飘到了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上。

王家村的丰收,靠的是神仙稻种,也靠的是不分昼夜的人力挑水灌溉。

这法子,能救一时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

想要让这片土地真正地活起来,想要让未来开垦的千亩良田,都变成旱涝保收的米粮川,必须解决一个根本问题。

水!

这天夜里,林凡召集了王铁柱、张三丰和李秀才,在祠堂里点起了灯。

一张巨大的堪舆图,铺在了桌案上。

这是林凡花了几天时间,亲自带着人,走遍了王家村方圆几十里山川地势后,绘制出来的。

图上,山脉的走向,河流的位置,被标注得清清楚楚。

“我们王家村,背靠卧牛山,村前有一条青阳河的支流穿过。”

林凡的手指,点在图上的一处。

“这条河,水量在雨季时还算充沛,可一到旱季,就几近干涸。我们守着一条河,却还要靠人力挑水,这是不成的。”

他的手指,顺着河流上游,画出了一条线,最终停留在一个两山夹峙的狭窄隘口。

“我的想法是,在这里,筑一道堤坝,将雨季的河水拦蓄起来,形成一个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