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坤涉嫌买凶杀人的惊天秘闻如同投入深海的巨石,在沈清梧心中掀起巨浪后,又暂时沉入水底,表面恢复平静。她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在没有万全把握和摸清背后所有牵连之前,绝不能轻举妄动。这份致命的音频被她严格加密封存,成为她手中最隐秘的一张底牌。
生活的主旋律依旧回归到专业领域的深耕与拓展。
AN.ORANGE的“宋韵茶点”系列正式上市。凭借其独特雅致的古典配色(沈清梧与傅渊合作的成果)、考究的配方灵感(沈清梧提供方向)、以及AN.ORANGE本身出色的口感,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市场,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尤其是外包装设计,被众多消费者和设计师誉为“审美天花板”,甚至带动了一股“新中式美学”的消费风潮。
安总乐得合不拢嘴,亲自给沈清梧送来了丰厚的分红和一份长期代言合同却被沈清梧婉拒,只接受了顾问费。这次合作的成功,不仅让沈清梧赚得盆满钵满,更在商业领域彻底证明了其“文化赋能”的巨大价值,找上门来的品牌合作邀约几乎踏破了晓芸(如今已成长为得力助手)的门槛。沈清梧对此依旧保持谨慎,精挑细选,宁缺毋滥。
与此同时,她与华老的交往愈发深入。除了养生之道,华老发现沈清梧在古代器物鉴赏方面也有着惊人的直觉和知识储备,便时常带着她参加一些小型的高端私人鉴赏会。
在一次鉴赏会上,一位藏家得意洋洋地展示了一件新淘来的“北宋钧窑天青釉莲花式碗”,引得众人啧啧称奇,赞叹不已。唯有沈清梧,在仔细观察后,微微蹙起了眉头。
华老注意到她的表情,低声问:“清梧,看出什么了?”
沈清梧沉吟片刻,声音不大却清晰地说道:“此碗器型优美,釉色润泽,几可乱真。然,细观其足底露胎处,胎质过于细腻均匀,少了些宋钧特有的粗砺感和自然火石红。其釉面流淌过于完美,缺乏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偶然性变化。尤其是这‘蚯蚓走泥纹’,略显刻意呆板,应是现代仿品中的高仿,年份不会超过三十年。”
她一语既出,满座皆惊!那位藏家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小姑娘,话可不能乱说!这可是经某某某专家鉴定过的!”藏家不满地反驳,搬出了某位业内知名的专家名号。
沈清梧不慌不忙,从容应答:“晚辈并非质疑前辈眼力,只是就物论物。宋钧之美,在于其天然拙朴,人力难仿其神。此碗匠气过重,失却了那份浑然天成的意境。若不信,可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釉下气泡分布,或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便知分晓。”
她的语气平和却自信,引经据典,分析得头头是道。华老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颔首道:“清梧所言,不无道理。这胎质和釉面,确实过于‘完美’了。”
后来,那位藏家不死心,真的私下找了机构检测,结果果然显示是近几十年的高仿品!此事在小圈子里传开,沈清梧“一眼断真伪”的名声更响了,甚至得了个“沈一眼”的雅号。那位被打了脸的藏家虽然后来收回了假货,但对沈清梧却并无太多怨恨,反而佩服其眼力,主动与她交好。这就是绝对专业实力带来的尊重。
另一方面,顾延之那边对田薇的“捧杀”计划也在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