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仁者无敌

婚礼帐篷内的战斗迅速平息。然而,这场风暴并未就此终结。少数悍勇的金刀卫残兵,在副将的带领下,趁乱冲出了帐篷。他们并未远遁,而是如同被逼入绝境的狼群,凶性大发,沿途劫掠了十余名来不及躲避的羌族妇孺和老弱,仓惶退守至数里外一座废弃的羌寨之中。

那羌寨坐落在一处陡峭的山坡上,以石块垒砌,易守难攻。残破的寨墙虽有多处坍塌,但主体结构尚存,仅有的入口狭窄而陡峭。金刀卫残部退入其中后,立刻用杂物堵塞了通道,并将刀架在了惊恐万状的人质脖颈上,摆出了负隅顽抗的架势。

消息传回,刚刚经历一场惊变的营地再度紧张起来。各部首领群情激愤,尤其是人质所属的部落,战士们红着眼睛,纷纷请战。

“包大人!发兵吧!踏平那破寨子,宰了那些西夏狗!”一个失去孙子的老酋长捶打着胸膛,声音嘶哑,老泪纵横。

“对!强攻上去!他们人不多,我们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们!”

“杀了他们,为死去的人报仇!”

复仇的火焰在人群中燃烧,要求强攻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唃厮啰也面色凝重地看着包拯,等待他的决断。军事上,强攻确实可行,但代价必然惨重——人质的性命,以及进攻方战士的鲜血。

包拯站在山坡下,遥望着那座如同受伤野兽般盘踞在山腰的废弃羌寨。风中隐约传来妇孺压抑的哭泣和金刀卫凶狠的呵斥声。他眉头紧锁,深邃的目光中映照着夕阳的血色,也映照着眼前群情激愤的羌族战士。

公孙策低声道:“大人,地势险要,强攻恐伤亡甚巨,且人质危矣。”

展昭包扎好伤口,脸色依旧苍白,却也来到包拯身边,声音虚弱却坚定:“大人,末将愿率敢死队,夜袭...”

包拯缓缓抬起手,制止了众人的请战。他转过身,面向激愤的人群,声音沉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喧嚣:

“仇,需报。恨,需雪。然,《孙子》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云,‘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他目光扫过那位悲痛的老酋长,扫过每一个愤怒的战士:“强攻之下,玉石俱焚。我等挥刀向前,痛快固然痛快,然寨中那些无辜的妇人、孩童,她们何辜?要为野利郎烈的野心陪葬?我辈所求,乃青海安宁,部落和睦,而非更多的流血与仇恨。”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如同金石坠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传我令:围住羌寨,断其粮水,但暂不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