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舌战群臣

果然,立刻便有御史出声驳斥:“包拯!你自身嫌疑尚未洗清,竟敢在此大放厥词,污蔑朝臣,危言耸听!分明是想借机转移视线,为自己脱罪!”

另一位与曹国舅交好的官员也冷笑道:“仅凭这些旁支末节的推测,就想指控朝廷重臣?那墨先生已死,死无对证!谁知是不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矛头再次指向包拯。龙椅上的仁宗眉头紧锁,显然极为为难。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竟是枢密副使崔实!他出列躬身,道貌岸然:“陛下,包大人所言,虽听起来惊世骇俗,但细思极恐。然,正如诸位同僚所言,证据尚显薄弱。尤其是关乎两国邦交,若无真凭实据,轻易动作,恐反生误会,寒了蕃使之心,亦伤我朝颜面。依臣之见,不若先从长计议,加强安保即可,待获得铁证再行雷霆之举,方为稳妥之道。”这番话听起来公允持重,实则绵里藏针,意图将事情再次拖入僵局。

包拯心中凛然,此人口才便给,心思缜密,极难对付。他据理力争,引经据典,与崔实及其他反对者展开激烈辩论。公孙策虽不能上殿,但其预先准备的逻辑推演和质询要点,通过包拯之口说出,每每切中要害,让对手难以招架。朝堂之上,顿时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仁宗皇帝面露倦色,似乎倾向于崔实那“稳妥”之议时——

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却有序的脚步声!守卫殿门的禁军似乎想要阻拦,却被一声清亮的“紧急军情!事关使者安危!”所喝止。

小主,

只见雨墨,竟领着一名穿着蕃商服饰、面色惊惶但眼神坚定的中年男子,以及两名展昭麾下的精锐护卫,疾步闯入大殿!

“陛下!”雨墨跪倒在地,声音因急促而微微发颤,却清晰无比,“民女雨墨,携证人乌尔顿,冒死闯殿!此人乃与大蕃商巴剌秃有密切往来之知情人,可证明墨先生确系通过巴剌秃向西夏传递情报,并曾亲眼见到墨先生与一位朝中重臣之心腹秘密接头,商议要害之事!彼时墨先生曾醉酒狂言,道‘鹞鹰’大人之计若成,西夏铁骑便可再无忧虑!”

那蕃商乌尔顿也连忙跪倒,用生硬的汉语磕磕巴巴地证实了雨墨的话,并详细描述了接头之人的相貌特征,以及一次偶然听到的关于“驿馆”、“动手”的片段话语。

满殿再次震惊!这简直是平地惊雷!

崔实的脸色微微变了,但依旧强自镇定:“陛下!此乃一面之词!谁知此女与此蕃商是否受人指使,故意构陷?”

仿佛是为了回应他的质疑,殿外又是一阵骚动!只见展昭身着染血的侍卫服,押着一名被捆得结结实实、穿着伪造宋军军服、面露凶悍之色的男子大步上殿!他单膝跪地,声音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