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名字和私章冰冷地烙在赵天佑那张扭曲的出生证明上,像两枚烧红的钉子钉穿了陈默的认知。
纪委的调查因为这接连突破常理的证据而陷入更深的漩涡,空气里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窒息感。
陈默被暂时限制在县委招待所,窗外是铅灰色的天空,压抑得如同铁幕。
那把流淌着血色纹路的黄铜钥匙被纪委技术科的人如临大敌地带走,进行更严苛的检测。
林夏守在他身边,脸色苍白,领养证明带来的身世谜团和被卷入这滔天阴谋的恐惧,让她像惊弓之鸟。
几天后,一个负责清理“庆功宴”卷宗自焚现场残留物的技术员,在加班处理最后一批被封存的灰烬样本时,遇到了无法解释的怪事。
那些从主席台角落扫起来的、混合着纸张和地毯纤维的焦黑粉末,被装在一个个贴了标签的玻璃皿里。
技术员小刘正小心翼翼地往其中一个玻璃皿里滴加蒸馏水,试图进行最后的化学残留物提取分析。
冰凉的蒸馏水珠滴入灰黑色的粉末中。
“嗤…”
一声极其轻微、如同纸张被浸湿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在技术员小刘因惊愕而瞪大的瞳孔中,玻璃皿内那些原本松散、无序的灰烬颗粒,在水的浸润下,竟如同被赋予了生命般,极其细微地、却又无比精准地移动、聚集、排列!
它们在水膜的表面张力作用下,迅速形成了一幅极其复杂的、由深浅不一的灰黑色线条构成的图案!
那不是文字,也不是图像。那图案由无数条极其细密的、平行或交叉的波纹状线条组成,高低起伏,疏密有致,如同…如同用最精密的仪器绘制出的声波图谱!或者说,是声音的“指纹”!
“这…这怎么可能?”小刘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拿起手机,对着玻璃皿拍了一张照片。他立刻将照片和情况上报。
消息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瞬间在专案组内部激起轩然大波。
陈默和林夏很快被叫到技术科。隔着厚厚的防护玻璃,他们看到了那个放在无菌操作台上的玻璃皿。
皿内,灰烬颗粒在水的作用下,清晰地凝固成一幅动态波纹图。一位精通声纹分析的刑侦专家正脸色凝重地操作着设备。
“太诡异了…”专家指着屏幕上经过软件转换的模拟声波信号,“这些灰烬形成的波纹形态,其频率、振幅和包络线特征…完美对应了一段特定的人声!而且不是普通说话声,是…是婴儿的啼哭声!非常清晰,非常…痛苦的那种啼哭!”
婴儿啼哭?!陈默和林夏的心猛地一沉!瞬间联想到那个被窃取的、连接着周晓芸与张守田血脉的“双面胚胎”!还有二十年前赵天佑的出生!
“能…能还原出声音吗?”陈默的声音干涩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