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地气消散,香火断绝

腾空仓库的那天,吴氏家族的族人来了不少。仓库里堆满了钢材、铁丝、五金配件,地上油污遍地,墙壁上布满了裂缝。“难怪地气会断,这么多金属重物,把地基都压坏了。” 林通皱着眉头说道。他指挥族人清理仓库,将金属物品全部搬走,又找来工人,用水泥和糯米混合的泥浆重新夯实地基。

小主,

“地基要夯实三尺,才能把地气稳住。” 林通对工人说道,“墙角的裂缝要用朱砂和艾草混合的灰浆填补,能吸收煞气,恢复地灵。” 工人按照他的要求施工,林通则在一旁用罗盘测量,确保地基的平整度和气场的稳定性。

地基夯实后,林通开始准备 “安地仪式”。他在祠堂的四个角落和中央位置,各埋下一块 “五行镇石”—— 分别是代表金的黄石、代表木的青石、代表水的黑石、代表火的红石和代表土的黄土,形成 “五行镇地阵”,能稳固地气,聚集地灵。“五行相生,地脉相连,这样就能彻底恢复祠堂的地气了。” 林通说道。

安地仪式当天,吴氏家族的族人几乎都来了,连在外打工的后生也特意赶了回来。祠堂前的石埕上摆满了祭品,香烛缭绕,鞭炮齐鸣。林通穿着崭新的唐装,手持桃木剑,站在供桌前主持仪式。“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安地守灵,香火永续……” 他诵念着《安地咒》,将一张 “地灵符” 烧化在祠堂中央,又将一杯雄黄酒洒在地上。

随着咒语响起,祠堂里的空气似乎变得清新起来,原本潮湿的霉味渐渐消散。族人们纷纷跪倒在地,对着祖宗牌位磕头祈福:“列祖列宗,原谅子孙不孝,以后一定好好守护祠堂,让香火永续!” 吴伯公颤巍巍地拿起三炷香,插在香炉里:“这是三年来,祠堂第一次有香火啊……” 说着,老泪纵横。

仪式结束后,族人们开始清理祠堂,擦拭牌位,修复供桌,粉刷墙壁。吴阿明带着几个后生,修剪了石埕上的杂草,重新铺好了松动的石板。“以后每个月,我们都要来祠堂打扫、祭拜,不能再让祖宗受委屈了。” 吴阿明说道。林通点点头:“‘地气一散,香火难返;地灵一失,人丁不聚’,只要好好守护祠堂的地气,吴氏家族一定会重新兴旺起来。”

几个月后,林通接到了吴阿明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他兴奋的声音:“林师傅!太好了!村里的后生们都愿意回来了,有的开了小店,有的在附近找了工作,每个月初一、十五,祠堂里都挤满了祭拜的人,香火比以前还旺!” 林通心中一喜:“太好了!这说明地气已经完全恢复了,地灵也回来了。”

挂了电话,林通正准备离开客栈,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进来,正是吴氏家族的吴伯公。“林师傅,有件事,我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告诉恁。” 吴伯公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中带着神秘,“我们祠堂的地底下,几十年前还埋着一位地理仙的铜符,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林通心中一动:“地理仙的铜符?是什么样的铜符?” 吴伯公回忆道:“那是民国时期,我们请一位姓陈的地理仙来看风水,他说祠堂的地气太盛,需要用铜符镇压,就在地基下埋了一块巴掌大的铜符,上面刻着八卦和符咒。后来祠堂翻新,就没人记得这件事了,直到这次挖开地基,我才突然想起来。”

“姓陈的地理仙?” 林通愣住了 —— 他的祖父就姓陈,也是民国时期着名的风水师,曾在泉州一带为人看风水。“吴伯公,您还记得那位地理仙的全名吗?” 吴伯公想了想:“好像叫陈半仙,听说和恁的祖上是同门。” 林通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 那铜符,很可能是他祖父埋下的!

“铜符对祠堂的风水很重要吗?” 林通问道。吴伯公点点头:“陈半仙说,那铜符能聚气守灵,就算地气有轻微泄漏,也能稳住。要是铜符还在,说不定祠堂的地气就不会断得这么彻底。” 林通说道:“我明白了。吴伯公,这件事您别告诉别人,我会想办法找到铜符。如果铜符真的是我祖父埋下的,它不仅能守护吴氏祠堂,说不定还能帮助我们对抗赵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