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虚名实利、庙堂之约与暗室谋戈

河间府使者的到来,以及那份盖着鲜红大印的“谕令”,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黑风同盟内部激起了远比外部威胁更复杂的波澜。官府的认可、合法的身份、“团练使”的官职……这些对于出身草莽的雷震和挣扎求存的赵家营来说,无疑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议事厅内,气氛微妙。那封绢帛文书在众人手中传阅,上面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许诺,与厅外真实而残酷的乱世形成了鲜明对比。

雷震反复摩挲着那方冰冷的官印拓痕,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渴望和疑虑:“他娘的……团练使?这算是个啥官?几品?真能给咱们发粮饷盔甲?” 草莽出身,对庙堂官制既向往又陌生。

张诚则更为冷静,他仔细阅读着文书,眉头微蹙:“大人,雷当家,这文书看似慷慨,实则空泛。只提‘共保府城’,‘匡扶朝廷’,却无一字提及粮草军械如何补给,伤亡抚恤如何承担,更未划定防区,明确权责。这分明是空手套白狼,欲驱使我等为其火中取栗。”

李大牛瓮声瓮气道:“管他那么多!有了这官身,咱们就是正经官军了!看谁还敢说咱们是土匪流寇!” 他更看重名分的改变。

王老五则从军事角度担忧:“河间府城高池深不假,但被赤眉军主力盯上,陷落是迟早的事。我们这点人马填进去,怕是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众人意见不一,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一直沉默不语的赵轩身上。

赵轩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他看到的,远不止一纸文书。系统界面中,【外交】栏下,“大夏王朝(河间府)”的条目悄然亮起,关系度显示为“试探(10/100)”,后面还有一个灰色的“阵营声望”选项。更重要的是,他脑海中浮现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大义名分。

在这礼崩乐坏、纲常沦丧的乱世,一个“合法”的身份,其价值有时胜过千军万马。它可以用来招揽人心,可以堵住悠悠众口,可以在与其他势力交涉时占据道德制高点。河间府再虚弱,它代表的也是延续了三百年的夏朝法统。这份认可,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披荆斩棘的利器;用不好,则会成为束缚手脚的枷锁。

关键在于,如何“用”。

“诸位,”赵轩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河间府的招揽,是危机,也是机遇。我们不能拒绝,但也不能全盘接受。”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向河间府的位置:“拒绝,意味着我们将自己置于朝廷(哪怕是名义上的)的对立面,会授人以柄,将来发展必然处处受制。但若傻乎乎地带着全部家当去府城当炮灰,则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