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救援非是浪战!”赵轩话锋一转,声音沉稳而决断,“传朕旨意:一、不从安澜派一兵一卒南下!二、命南方边境‘镇南关’守将,即刻抽调本部最精锐之骑兵三千,配双马,携强弓劲弩,由副将率领,不惜代价,轻装简从,绕过敌军主力,突袭联军粮道及后勤据点!焚其粮草,毁其器械,袭扰其后方,迫其分兵!三、开放与靖南接壤的所有边境隘口,加大招揽流民、溃兵力度,许以重赏,鼓励其自发组织,袭扰联军侧翼!四、以朕名义,传檄靖南各州郡,悬赏缉拿赵瑾及商会首要,鼓动境内义军起事,围魏救赵!”
这是一套“围点打援”与“敌后游击”相结合的战术。不直接派兵去解围,而是通过打击联军软肋(后勤)和煽动内部动乱,来减轻归义城的正面压力,为其续命。同时,这也是一种姿态,向天下表明宸国不会放弃盟友。
“另,”赵轩看向兵部尚书,“命北线李大牛,东南周福,严密监控敌军动向,严防拓跋雄或海昌帮趁我南顾之机,发动突袭!”
命令下达,朝臣虽仍有疑虑,但见宸公意志坚决,只得凛然领命。一场针对南方危局的远程救援行动,就此展开。然而,其效果如何,归义城能否撑到转机出现,仍是未知之数。
就在宸国全力应对南方燃眉之急时,西线传来的最新密报,却让局势雪上加霜。 卫尉府通过备用渠道,艰难获得了西蜀内乱的更多细节:镇西将军的兵变蓄谋已久,且得到了四海商会的暗中大力支持。丞相府已被攻破,老丞相生死不明,其党羽遭到血腥清洗。镇西将军已控制锦官城,并宣布由一位年幼的宗室子弟继位蜀王,自封摄政,大权独揽。这意味着,西蜀已彻底倒向四海商会,宸国失去了一个潜在的重要外交支点,西线边境的压力骤然增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镇西将军狼子野心,既已掌权,必不会安于现状。其与商会勾结,下一步,极有可能对我陇西郡用兵,以打通商会所谓的‘西进’通道!”王老五面色凝重地分析道。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南方孤城喋血,西方盟友覆灭,北线强敌虎视,东南海疆不宁。宸国仿佛被四堵高墙围困,窒息感越来越强。
赵轩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久久凝视。地图上,代表宸国的区域,已被代表敌意的箭头从四面八方包围。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是危急,越不能自乱阵脚。
“传令陇西郡守冯坤,”他沉声道,“即刻加强边境所有关隘防务,多备烽燧,广布斥候。对西蜀方向,采取守势,深沟高垒,严禁边境摩擦。同时,设法接触西蜀境内仍忠于旧主的势力,哪怕只是散兵游勇,给予暗中支持,搅乱其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