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气氛在葡萄酒的助力下,渐渐松弛下来。刘天金却丝毫不敢懈怠,他像一位训练有素的侍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深红色的酒液在玻璃杯中微微荡漾,映着暖黄的灯光。他时刻留意着每个人的杯沿,一旦发现哪位长辈的杯中浅了下去,便立刻起身,动作轻快而利落地绕到那人身侧,恭敬地续上那恰到好处的三分之一杯。
他的目光更是敏锐地捕捉着细微的表情变化:段父微蹙的眉心,段妈轻轻摇头的幅度,或是奶奶放下酒杯后那满足又略带倦意的轻叹。只要捕捉到一丝“够了”的信号,他便心领神会地停手,绝不再劝。
唯独段阳,成了这“酒桌规矩”外的小插曲。他眼巴巴地看着旁边的姐姐段雪玉每一次端起酒杯,小口啜饮那神秘的紫红色液体,喉结便忍不住上下滚动,小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渴望。
“姐!给我也尝一口嘛!就一小口!”他忍不住叫嚷起来,声音里带着少年特有的清亮和撒娇意味。这不合时宜的请求,配上他那馋猫似的表情,瞬间打破了餐桌上的些许矜持,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奶奶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指着段阳:“你这猴崽子,酒也是你能碰的?好好喝你的鸡汤!”
在夹菜这个环节,刘天金选择了绝对的谨慎。他深知,在这个典型的农村家庭聚餐里,“公筷”的概念或许并不存在。贸然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尤其是长辈,不仅唐突,更可能触及卫生习惯的微妙边界。
他稳稳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专注于自己碗里的饭菜,目光平静地扫过桌面。看着段阳毫无顾忌地用自己的筷子夹起一大块肉放进奶奶碗里,而奶奶脸上绽开的、毫不介意的慈爱笑容时,他心中了然:这是血脉亲情的特权,是例外中的例外。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人,还是恪守本分最稳妥。
短短几分钟的观察与互动,刘天金心中那幅段家的“人物关系图”已清晰勾勒:
奶奶: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慈祥、豁达,笑声爽朗,是维系家庭温暖的纽带。
段爸:这个家的脊梁,面容被岁月和辛劳刻下痕迹,眼神里透着朴实和坚韧,沉默寡言却透着一家之主的担当。
段妈:典型的贤妻良母,动作麻利却言语不多,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露出温柔的笑意。
段雪丽:像是姐姐段雪玉的一个羞涩翻版,眉眼低垂,吃饭时几乎不发出声音,存在感很低,带着未脱的稚气和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