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镜中的段雪玉

交流学习进入第二周,段雪玉已经能够熟练地换乘地铁线路,知道哪家生煎包最实惠,哪家咖啡店的学生折扣最大。她甚至开始学着江海女孩的穿衣风格,买了一件质感良好的风衣。

然而她与这座城市的距离,却在一次小组作业中显得格外清晰。

那天,与她同组的江海本地女生周倩邀请大家去家中讨论项目。当段雪玉按照地址找到那片老洋房区时,她意识到自己对江海的繁华认知还很表面。

周倩家的花园洋房隐藏在一片梧桐树后,看上去并不起眼,但走进去后,段雪玉才体会到什么是“低调的奢华”。古朴的红砖外墙内是现代化装修,家具看起来简单却质感非凡,墙上挂着的抽象画作后来她才知道出自名家之手。

“这房子是我曾祖父那辈留下来的,”周倩随口解释道,“现在价值嘛,大概八九千万吧,不过我们家不会卖的,有感情了。”

段雪玉突然觉得手上的笔记本沉重起来。小组讨论时,她注意到周倩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不只是知识面的广阔,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仿佛世界上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她去不了的地方。

“毕业后我打算先去哥大读硕,然后回江海开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周倩说着未来规划,轻松得像是讨论明天早餐吃什么。“我爸说在江边商铺可以给我找个不错的位置。”

回公寓的地铁上,段雪玉一直沉默。周倩的生活与她相距太远,远得像另一个世界的故事。那一刻,她一个月来对江海市的迷恋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座城市的光鲜亮丽背后,是几代人积累的差距,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轻易跨越的。

第二天是周六,段雪玉决定去江海的老城区走走。穿过繁华的商业街,她拐进一条小巷,瞬间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没有摩天大楼,只有低矮的旧式里弄住宅,晾衣绳横跨窄巷,上面挂满了各色衣物。

老人们坐在门口小板凳上聊天,用的是段雪玉听不懂的江海方言。一个小女孩在巷子里跳绳,嘴里唱着童谣。这里也有生活气息,却与几步之外的繁华都市截然不同。

段雪玉在一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面馆前停下脚步。玻璃门上贴着菜单,价格只有市中心的三分之一。她推门进去,点了碗招牌阳春面。

面馆里只有一位老人正在吃面,老板兼厨师是个中年男子,正看着小电视机里的新闻。

“......江海市最新房价数据显示,平均房价已突破每平米6万元大关,核心区域更是高达12万元以上......”

老板摇摇头,换了频道。“一辈子也买不起哟,”他自言自语,然后注意到段雪玉,“小姑娘不是本地人吧?”

段雪玉点头,“我来学习的。”

“江海好啊,机会多,但压力也大。”老板擦着桌子说,“我在这开了二十年店,看着房价从几千一平涨到几万。我儿子去年结婚,小两口贷款买了套房,月供一万多,不敢辞职不敢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