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寻求帮助破难题

李悦双手放回键盘,深吸一口气。

“开始第二轮同步拆解。”她说,“现在进入核心层试探。”

我坐回主控台旁的椅子,眼睛没离开屏幕。

拓扑图中央,一个新的节点缓缓亮起,颜色偏暗,边缘带着不规则的锯齿状裂痕。那是从未见过的协议模块,结构复杂得近乎生物神经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呈现出明显的层级跃迁特征。更让人不安的是,它的数据流向并不指向任何已知服务器集群,而是汇聚向一个未知坐标——经度113.56,纬度22.89,位于珠江口外海约十二海里处,一片本应空旷的水域。

“这里有海上基站?”我问。

李悦摇头:“查过海事登记,那片没有注册设施。而且信号强度显示,接收端体积不会超过一艘渔船。”

“除非……”赵勇插话,“它根本不在水面。”

我们都沉默了。

如果信号终点是一艘潜航器,或者海底部署的无人舱,那就意味着这场布局早已超出地面监控范畴。他们不仅控制了城市的神经系统,还在海洋深处埋下了后门。

“继续深入。”我说,“我要知道它最终通向哪里。”

李悦敲下回车键,光标跳入命令行窗口。

屏幕闪了一下。

接着,整块主显示屏突然黑了。三秒钟后,一行白色字符缓缓浮现:

“你们不该来这里。”

字体是标准的终端样式,没有任何修饰。可正是这份平淡,让人心底发寒。

李悦猛地拔掉网线,赵勇一把抽出主机电源插头。房间里只剩下应急灯的微光,和彼此急促的呼吸声。

“他们发现了。”赵勇低声说。

我没有回答,而是反复回想那句话。它不是系统提示,也不是自动化拦截——它是回应,是对话的开始。

对方知道我们在哪儿,知道我们做了什么,甚至知道我们下一步想做什么。

而现在,他们选择了开口。

几秒后,我的加密终端震动了一下。

一条新消息来自“墨痕”:

“快撤。他们启动了反溯源陷阱。刚才那段数据流里夹带了定位载荷,一旦完整解析就会激活地理锁定。”

我立刻下令:“销毁所有临时缓存,断开所有存储介质,执行紧急擦除协议。”

李悦熟练地插入物理擦写盘,启动强磁消磁程序。硬盘指示灯疯狂闪烁,随后归于沉寂。赵勇则将所有纸质记录投入碎纸机,连同那张写着IP跳转路径的草稿纸也没放过。

做完这一切,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

我们输了这一局。

但他们暴露了一个致命弱点——他们会害怕,会反击,会留下痕迹。

而只要有痕迹,我们就还能追。

窗外,晨光渐亮,照进这间堆满电缆与尘埃的临时作战室。新的一天开始了。

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