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阴谋挫败城市安

那人穿过人行道,脚步加快,似乎急于离开。就在他即将拐入服务中心侧巷时,一阵风吹开了他的衣角——那一刹那,我清晰看到口袋内侧刻着一行微型编号:CS-7X9R。

那是七年前某批定制化政务终端的身份标识码。

“跟上去。”我轻声道,“别惊动他。”

我们三人拉开距离,保持视觉锁定。那人进入服务中心后院,径直走向配电房旁的一处废弃储物间。门锁早已锈蚀,他掏出一把钥匙打开,闪身进去,不到三十秒便出来,衣兜已不再鼓胀。

“他已经布置了。”李悦低语。

“不一定激活。”赵勇盯着窗口,“要看有没有信号泄露。”

我掏出便携式频谱仪,开启静默扫描。果然,在433MHz频段捕捉到一段极弱的脉冲信号——间隔精准,每120秒一次,持续发送。

“是定时信标。”我说,“他在标记目标。”

“要不要现在抓?”赵勇问。

我摇头:“不急。让他以为成功了,才能引出更多线索。”

我们退回街口,联系辖区警力暗中布控,同时通知技术组准备诱捕程序。两个小时后,监察科送来第一批名单——共137人,其中28名为已注销身份的技术外包人员,另有6人处于失联状态。

名单中,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周维舟,原市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三年前因精神问题申请离职,现住址不明。

而他的最后一次公开活动记录,正是在城南社区服务中心做系统巡检。

“是他。”李悦看着档案照片,“那个被捕技术员的导师。”

我盯着照片中那张平静的脸,心里涌起复杂情绪。他曾是我们最信任的技术骨干之一,亲手设计了第一代政务广播安全协议。如今,却成了这场无声战争的幕后推手?

傍晚,技术组传来消息:从回收终端中提取出一段隐藏指令集,其编码风格与周维舟早年项目高度吻合。更令人震惊的是,该脚本具备自我进化能力,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攻击策略。

“这不是单纯的报复。”我在会议室总结,“这是一种测试——他在验证系统的脆弱性,也在测试我们的反应极限。”

赵勇冷笑:“所以他根本不想赢,他只想让我们知道,秩序有多容易崩塌。”

“但他忘了,”李悦抬起头,目光坚定,“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崩塌永远停留在‘可能’阶段。”

夜幕再次降临。

我们部署了新一轮监控网络,启用备用通信链路,并将全市老旧终端逐一纳入临时隔离名单。与此同时,一支特别行动小组开始秘密排查周维舟的社会关系网。

凌晨两点,线索浮现:一名护工称,近三个月内曾见其前往郊区某康复中心探望病人,登记姓名为“陈岩”。

经查证,“陈岩”实为周维舟胞弟,十年前因一场事故导致重度脑损伤,长期住院治疗。

“动机明确了。”我说,“他不是为了破坏,是为了救他弟弟。”

全场寂静。

原来,这一切的背后,竟是一场以极端手段换取医疗资源的绝望之举。他想瘫痪城市系统,逼迫政府开放特殊通道,调用国家级医疗数据库,只为获取一份基因修复方案。

“我们可以帮他。”李悦轻声说。

“法律不允许。”赵勇摇头,“他已经越界了。”

“但我们可以争取特批。”我站起身,“通知卫健委,启动紧急伦理审查程序。同时,向总局申请临时豁免权。”

黎明前的最后一小时,批复下来了。

当阳光再次洒满街道,我们站在康复中心门前。周维舟静静地坐在走廊长椅上,双手交叠,神情平静。

我没有戴手铐。

我只是走过去,坐下,递给他一杯热咖啡。

“你输了。”我说。

他笑了笑:“可你们也看见了。”

“看见什么?”

“你们守护的世界,也有裂缝。”

我沉默良久,然后说:“所以我们才要一直走下去。”

他点点头,主动伸出手。

警笛响起时,天空已彻底明亮。

而这座城市,依旧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