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

首先,是由汉帝刘协从许都派来的使者——一位须发皆白、身形瘦削、穿着前汉式样陈旧朝服、代表着汉室最后体面与法统延续的老宗正刘艾——颤巍巍地登上了受禅坛的第二层。他面向南方许都的方向,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缓缓跪拜下去,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动作迟缓而郑重,仿佛在向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做最后的告别。礼毕,他站起身,从身旁随从捧着的金丝楠木匣中,取出了那道决定天下归属、以皇帝口吻书写、盖着传国玉玺的禅位诏书。他用那双布满老年斑、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展开那道明黄色的绢帛,清了清因为年老和寒冷而有些沙哑的嗓子,运足了一口气,用一种苍老却竭力保持清晰的声线,朗朗诵读起来:

“咨尔魏公: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迨至朕躬,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身,祸乱滔天……四海困穷,王纲不立,皇极不建……实赖魏王,禀姿圣哲,文武光明,仁风翔于海表,威声震于朔野……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天禄永终,禄于大魏……王其允执厥中,敬遵天序,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诏书的辞藻极其华丽,用典繁复,引经据典,充满了骈四俪六的修饰,但剥去那些浮华的外壳,其核心意思却简单而残酷:汉朝的气数已经尽了,天下大乱,是我这个皇帝无能,而你刘湛德行高尚,能力超群,平定北方,众望所归,所以现在,我遵循上古圣王的榜样,把皇帝的位子正式交给你,你要好好干,恭敬地顺应上天的次序,安抚天下万邦,严肃地承接这天命的转移。

诏书宣读完毕,老宗正刘艾将那道沉甸甸的诏书,连同盛放在紫檀木托盘中、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的传国玉玺,用双手高高捧起,然后转身,步履蹒跚却异常庄重地,走向早已在坛下恭候的刘湛。

接下来,便是那场天下人皆知是表演、却又必不可少的“三辞三让”古礼的高潮部分。刘湛需要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极度的惶恐、不安与推辞,以示自己并非贪恋权位,而是被迫顺应天命民心。

只见刘湛面色陡然变得“凝重”而“惶恐”,他后退一步,对着诏书和玉玺深深一揖,几乎弯成了九十度,声音沉痛而恳切,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颤抖,清晰地传入周围静默无声的文武百官耳中:“陛下聪睿仁圣,在躬日新!臣虽蒙陛下殊恩,委以重任,然德薄才鲜,功微过重,安敢妄窥神器,僭越天位?此命……此命断不敢受!臣恳请使者回禀陛下,为天下苍生计,为汉室宗庙计,另择贤能德劭者,以承大统!臣……愿效仿周公,竭股肱之力,辅佐明主,永为藩篱!”言辞恳切,表情到位,将一个“被时势推着走”、“被迫”接受皇位的“忠臣”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无可挑剔。

使者依礼,再次上前,躬身恳请。刘湛再次后退,言辞更加“恳切”地推辞。如此程式化的动作与对答,反复进行了三次。

直到第三次,刘湛脸上带着“万般无奈”与“极度惶恐”,仍欲开口推辞之时,他身后那一直静默如同山峦般的文武百官队伍,如同接到了无声的指令,齐刷刷地、动作整齐划一地跪倒在地!以荀彧、夏侯惇为首,文东武西,黑压压的一片,如同潮水漫过堤岸。紧接着,在坛下更外围观礼的众多中下级官员、各郡县耆老代表,也如同被感染的麦浪,纷纷跪伏下去。

然后,以荀彧清越而坚定的声音为引导,成千上万的人齐声高呼,那声音初时还有些杂乱,瞬间便汇聚成一股磅礴无比、声震四野的洪流,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和压抑已久的、澎湃的热情:

“汉祚已终,天命在魏!臣等昧死以请,魏王顺天应人,正位称帝,以安社稷,以慰万民!”

这呼声如同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武将的粗豪,文臣的激昂,耆老的苍劲,汇聚成更加整齐、更加狂热的声浪:

“天命在魏!请魏王正位!”“天命在魏!请魏王正位!”“……”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如同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冲击着受禅坛的基石,直冲那湛蓝如洗的云霄!这不仅仅是预先安排好的表演,这是他们追随刘湛,从颍川起步,转战南北,历经无数生死,最终目标的集体宣泄与确认!也是他们对一个崭新、强大、统一的王朝能够带来太平盛世的共同期盼!这呼声,代表着“众意”,代表着“大势”,代表着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

刘湛独自一人,站立在这山呼海啸般的劝进声浪之前,如同中流砥柱。他微微仰起头,目光缓缓地、极具威仪地扫过脚下跪伏在地、黑压压一片的文武群臣,扫过更远处那些虽然看不清面容、却同样在奋力高呼的百姓人海,最后,他抬起眼,仰望那一片无情而浩瀚、澄澈如琉璃的苍穹。他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而纯净的空气,那寒意直透肺腑,却让他无比清醒。胸膛,在那庄严的衮服之下,难以抑制地微微起伏着。

时机,已然成熟。火候,恰到好处。

他脸上那所有的“惶恐”、“推辞”、“不安”,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仿佛被天命、被民心、被这万众一心的呼声推动着,而不得不为之的、混合着无比凝重与无比决然的复杂神色。那是一种承担天下重任的肃穆,也是一种开启新时代的果决。

他不再有丝毫犹豫,上前一步,步伐沉稳如山。然后,伸出那双曾执笔规划蓝图、也曾挥剑斩将擎旗的双手,极其稳定地、带着一种无可置疑的力度,接过了老宗正刘艾手中那盛放着象征至高权力之诏书与玉玺的紫檀木托盘。

就在他的指尖触碰到那冰凉的托盘边缘,稳稳将其接过的那一刹那——

“咚——!!!”“嗡——!!!”

受禅坛上,那口最大的、需要四人合抱的青铜景阳钟,被力士用巨大的撞木全力撞击,发出了震耳欲聋、仿佛能沟通天地的巨响!几乎同时,所有的钟、鼓、磬、埙……所有能发声的礼器,在这一刻齐齐奏鸣!乐师们奋力演奏,那庄严的乐章瞬间达到了最辉煌、最激昂的最高潮!声浪如同实质,以受禅坛为中心,向着四面八方轰然扩散开来!